但是仍然很感謝李怡融小姐在[生命力新聞網]電子報出大篇幅文章熱情介紹小月月影片
大家有興趣可以點[國民美術]部落格連結亞洲婦女國民美術再連結生命力新聞網
因畫會組織太繁複
文中提及畫家李昀儒首次加入畫會是北投婦女畫會
此為錯誤
應為迪化街畫會才對
在此更正也同時感謝李小姐精彩的報導
(劉小白兔)
從「慵懶情人」細看女性藝術
【記者李怡融/台北報導】「我也曾陶醉在兩情相悅,像飛舞中的彩蝶…」東帝舞廳裡,國語老歌「最後一夜」幽幽地唱著,一雙雙舞者們隨著音樂翩然起舞,輕盈 的腳步、陶醉的神情,彷彿身處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而這一幕幕的場景,都讓女性畫家李昀儒用簡單的粉蠟筆細膩地描繪出來,一筆一畫勾勒出這神秘的舞廳文化。
這段女性藝術家與東帝舞廳之間的故事,就收藏在紀錄片《慵懶情人》裡面,徐素月導演歷時了兩年的拍攝與剪輯,欲藉由李昀儒的生命故事,呈現一位女性如何在種種的枷鎖之下,倚著天然的母性與堅強,成就這獨有的藝術特質,讓女性有機會在藝術史上寫下漂亮的一筆。
李昀儒其實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家庭婦女,每天總要為許多生活瑣事而忙碌,包括照顧年老的父母親、到丈夫開設的工廠幫忙、張羅一家子的三餐溫飽,刻刻都不得閒;然而,在全心全意為家庭付出的同時,她卻忘了要為自己活出一片天。
直到二OO四年,李昀儒加入北投婦女服務中心開設的繪畫課程,就此展開她的美術生涯。由於美術老師劉秀美一直鼓勵女性創作,希望婦女們能透過畫出日常生活的瑣事來呈現生活哲學,因此讓李昀儒能隨心所欲地畫畫,並且藉由畫出真實生活的情景與感受,盡情地抒發情緒與情感。
至今,李昀儒的畫量已累績至上百幅,這段期間,她投入大量的心力創作,在美術世界裡揮灑出美麗的色彩,這讓她不再限於生活的痛苦之中,反而藉此找到生命的另一個出口;她甚至說,「若沒有學畫畫,我大概就變成每天坐在電視機前的歐巴桑,或是生病了,像是憂鬱症等等的。」
李昀儒的生命因為美術創作而改變,近兩年更因為大量(將近兩百幅)的舞廳畫作,讓她能藉此懷念父親過去的生活,理解到一直不被母親諒解的父親,對舞廳的流連忘返其實是為了紓解平日生活中的極大壓力,卻被冠上不負責任的罪名。
李昀儒常常待在東帝舞廳裡觀察舞者們的舞姿,然後用粉蠟筆捕捉每一幕動人的畫面。她說,雖然一開始只是單純地畫出人的肢體動作,但是長時間下來,畫越多越能在舞廳裡找尋到父親的影子、重回父親的夢。
小時候她總是不懂為何父親要教她跳舞,但是現在她終於懂得「跳舞的靈魂是自由奔放的,這是爸爸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在李昀儒的眼中,舞廳結合了音樂與運動,是能讓身心靈合一的好地方,她說,這是「生活裡的美術」。
李昀儒作為家庭婦女的角色背負起整個家庭的責任,就像徐素月所提及自己的母親那樣,「女性為家庭付出,但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生活、自己到底要什麼?」 早期的男性一直被社會培養、照顧,但女性卻一直被犧牲,那女性們的哲學、語言、想法是什麼? 而徐素月從自己本身對母親的體驗出發,開始深入探討更多女性的相關議題。
徐素月以前曾在婦女服務中心擔任社工,期間也看著這些婦女們成長,她說,這些婦女們因為有了美術創作而讓生命有所改變,有些人甚至累積了許多畫作而開個人的作品展,非常不簡單。
徐素月說,因為當社工的關係而能接觸到女性藝術,因此讓她想藉由拍攝,將這些珍貴的歷史畫面記錄下來。繼上一部紀錄片《拒絕再玩》,《慵懶情人》是 她在一系列女性藝術紀錄片裡的第二部,她說,將來會再陸續推出其他的紀錄片,而這些紀錄片不僅僅是關於女性藝術家的自我突破,也要藉此保存台灣的文化,將 早期的生活哲學一一納入,看見人類不同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