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剝皮寮沒有住名人?

50年代媒體界的及時新聞回饋是[號外][號外]
街頭加印小報,分發群眾,
現代的即時新聞,
特殊重大消息,先插滿廣告,
先睹新聞要先付費,

[有國無土]的台灣居民
國民歷經四代人的台灣生存歷史
在文化的上下關係 ~
大文化和小文化的階級優越感下 ~
大艋舺閩南的最後一處遺址就廉價喪生了~
政治哪一天才重視生命和活人~
才尊敬生活者?

看剝皮寮紀錄片感言------
或許就像電影艋舺所形塑的剝皮寮黑社會(或是大萬華黑社會)
還是今晚紀錄片中成為[導遊剝皮寮的昔日老者]~
他認為二樓以上都是妓女戶~
對於在這條街區長大的昔日老松國校孩童
是一個成年人在為了什麼說謊 ?
因為每一間都是同學的家~
每個樓房都是下學後俱樂部~
孩子和大人都知道萬華真正的風化區在哪裡!

用最有人性的方式處理剝皮寮紀錄~
以[人本位]為情感架構,
說明建築的歷史,
是落後的亞洲,亟欲學習西方的啟蒙和知性的現代城市風格,
所選擇最人道的反省 ,
我們去西方學習,去朝聖,去消費,和膜拜古蹟和著名景點 ,
回頭卻對自己土地流過的住民生存搏鬥產生唾棄和自卑 !

我們的領導者,從政者,專業者,學者,和大商人,
其實是對自己文化自卑和遲疑的~
在過去甚至要用珍貴的食物糯米來黏住磚塊 ~
要幾代人的財產汗水努力才建起一間大屋,
建立一個養大老少的家庭 ,
造屋請師傅又要是歷經數十年才完成,
一所房子 ~

使涓滴的家運和壽命才完成!
在文化自卑下,
我們寧可膜拜西方名勝讚賞他國文明,
也不接受自己的古蹟~
巴黎和倫敦是由喜愛他的人留下 ~
為他書寫為他歌頌
為她文學導讀~
才有今天
我們砍下真正的古蹟~
再為遊客建造一個複製的新古蹟 ~
假古蹟作為影城~
作為不實劇本的拍片場
所以每到天黑就像死城一樣蕭條
我們砍下真正的古蹟~
再為遊客建造一個複製的新古蹟 ~
假古蹟作為影城~作為不實劇本的拍片場
要活著的古蹟不是複製的二手古蹟
全敲掉重建是不可思議的暴政
先圍起來斷水電讓古蹟倒下
那時候的人民還是好欺侮的
現在是讓不知情的大學生玩集點打卡遊戲
就像拆圓環 ~和中山橋
因為住民沒有畫家和文學為自己發聲
因為沒有名人居住於此
特別容易被敲毀
[萬華悲歌] 腦丁歸里, 苦力運石, 河川燈塔, 老火車站萬華 , 萬華霞光照榮景, 河岸神木, 回返年輪裡的一島三千糜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