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蔡麗童年散文

老師帶領大家體驗了奇妙的一堂課
用身體作畫隨著課程引導讓思緒回到童年生活
藉由課程在黑暗中進行而畫面一一浮現
一歲畫面是被媽媽抱在懷𥚃吃奶被呵護的嬰兒~
在呀呀學語的階段
媽媽會在床上
教我台灣趣味唸謡
哄我慢慢入睡~
十二生肖諺語唸謡
一鼠賊仔命。二牛駛犁兄
三虎爬山崎。四兔遊東京
五龍皇帝命。六蛇眾人驚
七馬跑兵營。八羊食草命
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
十一狗吠人契兄
十二豬刀仔命
小時候與媽媽
溫馨連結的記憶~

五歲 ~當時弟弟已經出生
媽媽懷抱𥚃變成了弟弟
重男輕女的觀念
自成為被忽視照顧的小孩
失落感深植小小心靈
周遭豐富田野環境
轉移了失寵的情緒
小被子觸感輕柔溫暖
成了安慰失寵心靈的撫慰物
嗅著被子上熟悉又獨特
屬於我或留有媽媽的氣味
有如芳香療法
帶來安全感的療效
彷彿自己還被滿滿的愛包裹著
讓我一夜好眠
不管白天夜晚
抱著幸福感的小被子
屋前屋後到處閑晃自尋樂趣
原來自己在小時候就以默默不吵不鬧自尋情緒出口的方式在處理自己的情緒!
哥哥小時候會去柑仔店
批來一盒盒[抽當]當起小老板
最喜歡蕃薯糖 綠豆丸 牛奶糖
每盒[抽當]賣完都會有剩餘的
開心的就成為我的美味零食
十歲
師長眼中做事勤快又伶俐的小孩幫忙到校外街上買早餐
我成為最佳的小跑腿
得到讚賞與鼓勵
更加勤快
樂在其中
成長後總是在團體服務眾人的讚賞聲中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應該是在這時期養成的
但現在已不再透過別人
來定義自我
我已清楚了解自己原有的價值此刻我還是樂在其中
我不說方言荒謬的年代
當時學校強制推行國語教育
校內不准說方言只要在下課遊玩中無意間冒出台語就被處罰脖子上掛上(我不說方言)大大的牌子作為屈辱式的處罰!
而當掛著牌子的同學遊蕩在校園尋找下一位(替死鬼)
同學們看到都避而遠之
離的遠遠的或者不敢說話
課桌子上的楚河漢界~
當時和男生同學共桌
桌上中間總會劃一條線
只要越線就會
狠狠的互捏對方一下
這樣的界線規則
成為教室一幕趣味的畫面
在物資缺乏的60年代
隔壁竹籠工廠家
有了村𥚃第一台黑白電視
在當時造成村莊𥚃小小的轟動
當時的黃俊雄布袋戲
卡通無敵鐵金剛
小甜甜 海王子
只要節目時間一到
鄰居們就會聚集在他們家
擠在小小螢幕前
已經可以幫忙做家事的年紀
下課後媽媽總會交代我
幫忙一些家事
但因為不願錯過節目
所以顧不得把家事做好
結果常會被媽媽
冷不防的隨地拾起
竹籠工廠地上曬的竹片
從我背後狠狠抽打
嚇得我拔腿狂奔而逃~
村莊的田園
沒有山上的田野精彩
常常會在星期六半天課後
跟著表姊回到山上阿姨家
盡情暢遊山林間的野趣
星期一再和表姊一起回到學校
經濟較好的姨丈
總是會塞給我一些零用錢
在大人們一次聚會閒聊中
不知為何提姨丈曾給了我50元
而我卻沒告訴媽媽
當晚回到家就被罰跪在神桌前
小時候常不明白
為何總是常被處罰
而媽媽常告誡的一句話
[囝仔人有耳沒嘴]
也從没給表達情緒的空間~~
幸運的是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
總能轉移解緩我鬱悶的心情
(劉小白兔讀蔡麗文章讀後感)
記的各地區有魚仔歌~迪化街畫會蔡奇生是布袋魚塭人家~從畫作中曾描述賣魚時漁民和漁販子數魚是快樂的吟唱魚仔歌時刻
~此外畜牧業的族群有牧歌~採茶的人有茶歌~這些接近生活的詩歌都讓人生有了價值和意義~也昇騰出美的空間拭乾勞動的汗水~蔡麗寫的童年往事揭開山區生活 的美麗和生存搏鬥的力量 ~母親的編歌才藝和她力持竹條的鞭打 ~都是討生活的節奏~母親的教誨包含藝術的啟蒙 ~蔡麗的人生也吐露藝術的長才~文字的真情真意~擇字的美好樸實都讓她的文章散發手法嫻熟作家的氣派
蔡麗能夠敘述現實~脫俗又優美的表達 ~不借用抽象式虛弱文藝腔的隱藏 ~是用真誠生命寫作的特質 ~希望能保持下去

蔡麗發表
煮梨子湯的事件~一直迴盪在腦海裡 !
幼年住在阿里山山區
每次狂風來襲就是山民最憂慮果園的果子會被掃落的時刻
但是孩子們卻衷心期待
鄉人相聚一起
削被風吹落地的梨子
之後用大鍋煮梨子湯再放上冰糖
一起共食的歡樂和美味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摘錄自網路文章~基隆


 

 

 

基隆的氣味,是雨、熱情、潮味與美食的化合物



臨雨的城,望港的街,青苔彷彿爬在路人的臉上,
基隆的美、基隆的氣味、基隆的魅力是什麼呢?

兩個基隆的孩子們這樣說⋯⋯

對談:鄭栗兒(資深編輯、作家)鄭順聰(作家、廣播主持人)
攝影:林煜幃 等
◎關於基隆的雨,基隆的魅力
鄭順聰:不消說,雨是基隆人朝夕相伴的「必備品」,我蒐集許多答案,攤開一看,意外發現:雨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與個性,無論是浪漫的、打拚的、困苦的、堅持信仰的,還是日常如同家人。雨那清澈透亮的特質,就如同鏡子,照亮基隆人最深層的內裡。
我愛「拋拋走」,又嗜小吃,台灣頭尾走遍,我可以斷言:「南府城,北基隆」。
在大台北地區,若想到價格實惠、味道一流的小吃,就要到基隆去,飲食水準非常齊整,且有許多獨樹一幟的味道。
我常跟朋友說,府城真是不可思議,街道左右到處是追逐小吃的人與摩托車,我已經掃過府城小吃的一軍、二軍與三軍了,但還有許多在地人短褲拖鞋的巷子口小吃,連報導都沒,一入口,讓我驚嘆不已。基隆也是,我從廟口吃到孝三路、仁愛市場、三沙灣與安一路,後來還發現劉銘傳路,正濱漁港與八斗子也不錯。某次只是為了停車,朋友介紹成功停車場旁一排熱炒店,生魚片新鮮便宜,鵝肉配生啤酒這市井多麼豪爽啊!
基隆真是不可思議。
但在徵逐酒食的同時,基隆人的腳尖更是俐落。不要說中老年輩,年輕人也熱衷爬山,我想是那雨絲籠困、街道窄隘、飯飽食足之後,需要找一處出口。基隆的聚落大都位於山間的谷地,所以一條巷子走到底、布滿苔蘚的灰牆背面,就是蓊鬱的林木,清新的小徑。
在基隆,視窗的轉換快速且輕易,此刻米苔目與小菜的甜辣醬仍在口腔縈繞,下一刻即是山巒的芬多精,漫步至山頂,隨時可見蔚藍的海洋。氣氛瞬轉,塵世與綠意如此貼近,這就是基隆的魅力。

前言06
雨清澈透亮的特質,就如同鏡子,照亮基隆人最深層的內裡。

鄭栗兒:基隆的特色就是髒、破、舊,身為基隆的女兒這樣說,雖可能引起撻伐,但卻是眾人皆曉的事實。終年多雨和港口輪船燒柴油的黑煙,使基隆的建築很容易變得骯髒不堪,特別是港區那一長排黑漆漆的建築,真的讓基隆市容很落漆。
我覺得不一定要現代化高樓大廈,但至少可以像挪威海港卑爾根(Bergen)那種古老市街,乾淨整潔,木造建物漆著各種顏色,看起來很溫馨而亮眼, 自有風味。基隆港定位,從早先海港貨運樞紐被取代為郵輪的停泊港口,但是相關的觀光硬體卻跟不上時代變遷的腳步,這點很令人失望。即使是西二、西三碼頭倉 庫保留下來,該空間能否形成一個深具特色的文創區,也要有完備的規劃與討論,否則我覺得革新對基隆來講更重要,因為基隆落寞太久了,完全與時代脫節,只剩 下危橋、危橋下面凌亂不堪的攤位,以及臭水溝和騎樓下永遠停得亂七八糟的摩托車。說來很糗,基隆的河,除了田寮河因為是主要代表河流,還得到一點市政府關 愛的眼神,其餘的旭川河、西定河都是骯髒無比,漂浮著垃圾和排泄物,但卻是老鷹、鷺鷥鳥的最愛。走在基隆的馬路上,也許連某一個坑洞,都是有歷史的。
我的一個高中時代的友人,也是基隆小孩,後來去上海、日本工作十多年,歷經商場的起 伏與滄桑,看盡世界的風光與變遷,去年過年一個人返回基隆探望故鄉,在東岸客運大廈默默地看著基隆港的海面,待上一晚。事後他跟我說,他很感謝基隆一點都 沒變,保存他所有的青春與回憶,全世界他終於有一個情感的靠岸。基隆的退步,意外成為一種歸屬與自在,就像你在家裡就是放鬆,就是會亂丟東 西,就是搞髒搞亂也沒關係,這反而是一種心的自由與解放。就像基隆小孩總是丟下一句:「去街上走走!」東走走西走走,就已經繞完了整個市區。基隆小孩喜歡 遊晃在狹促的市區,當做晨間或夜間運動,逛著逛著,順便吃吃小吃,午餐、晚餐也一併解決了!而且在基隆逛街,一路上總是會遇上熟識,打個招呼、聊聊天,連 店家都是這樣成為朋友。所以基隆人的特色也是特別能聊,不管是不是和陌生人,這是基隆人的人情味。
此外,基隆人逆來順受、自我感覺良好的樂觀天性,即使是髒破舊,也還能在其間找到生活的樂趣。基隆人絕對不會因為下雨天而不出門的,而且撐傘的技術超好,可以隨著雨勢、風向而隨時調整角度。
有了一把傘,對基隆人而言,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撐起了一片傘天,一切安逸。只是雨傘要經常換而已。

前言05
有了一把傘,對基隆人而言,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基隆人,長怎樣?
鄭栗兒如果你問我典型的基隆人是什麼樣子,我想到的是像我父母、舅舅以及父母親的友人們等等那一代帶有濃郁日本氣息的仕紳與婦女。我 爸爸年輕時去碼頭工作時,都還穿著筆挺的西服,戴著紳士帽,即使因為下雨,被迫得穿長筒雨靴,仍不減帥氣。我媽媽也是,出門一定是整套美麗的套裝,頂著 「sedo」好的流行髮型,化好妝後才上街。我媽媽至今已八十多歲,到現在還是很愛漂亮、乾淨,每週固定上美容院洗燙整理她的寶貝頭髮,不允許自己太過邋 遢。我舅舅們年輕時都是到日本留學的青年,他們有學識,有生活品味,最重要是擁有一種悠逸、從容中產階級的幽默感。老年還在學唐詩的大舅曾跟我說,當年日 治時代,他從日本念完書畢業要回台灣時,還順道去了一趟上海,目睹十里洋場的情景。
這些長輩們很懂得享受生活,遊歷各國,打打牌,吃遍小吃與美食,還組了一個登山隊,每週固定去登山健行,攀登台灣百岳幾座高峰。這樣兄弟姊妹和朋友 們一起玩到陸續一個一個離開人間。最喜歡他們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生命態度,比如我三舅年老洗腎時,還不忘跟打針的護士開玩笑:「要顧好我這幼咪咪的皮膚 喔!」也沒忘記吩咐我大表哥,去忠二路買阿本燒賣,犒賞一下洗腰子的自己。我們去醫院探望他時,他一會兒痛得哀哀叫,一會兒又不忘對我們笑說:「我躺在這 裡,不能去哪裡,就回想著以前出國旅行的美景,好像又去了一次。」
我父親八十歲時,那時患帕金森氏症的他時好時壞,但還是很堅持一定要辦八十歲的生日壽宴,因為要回請舅舅、阿姨們,以前吃人家的,現在還請人家。但 好幾個舅舅和舅媽都往生了,結果那天幾個老人還是勉強湊了一桌,媽媽的妹妹,也在洗腎的阿姨被女婿載來了,有點老人痴呆的四舅被兒子載來了,還有三舅和三 舅媽⋯⋯幾個老人儘管流口水的流口水,生病的生病,但還是開開心心地吃了一頓飯。最妙的是我媽媽,前一天還拿著她的舊電話本,提醒我們記得打電給舅舅們, 生日宴的當天卻睡得怎麼叫她都叫不醒,邁入老年期的她,身體也在進行內在的調整,等到她隔天睡醒來要吃爸爸壽宴時,發現大家已經吃完了,就這樣錯過老公的 八十大壽。
這就是基隆人!禮尚往來的好客天性和一種跟上時代的潮味,開心享受生活的態度,樂觀天真,遇到壞事情,也盡往好處想,自我解嘲一番。還有是基隆的雨、基隆的風培養出來的浪漫心,因此而孕育出許許多多的創作者和藝術家。好與壞都是人生的選擇,據說基隆人憂鬱症很多,但我也看見了像我父母和舅舅們那些很棒的基隆人,即使他們凋零了,卻也留下美好的精神給我們繼續傳承。

前言07
在大雨圍困的湊擠城市中,也有夢般的華麗異境。


鄭順聰:我是基隆的女婿。說到好客與潮味,我相當認同。但同樣是好客,我老家嘉義更是熱情澎湃;不過說到潮味,基隆人的潮,是怎麼來的呢?
彼時大學畢業,我和出身基隆的太太從同學升格為情人,隨即成為她的「家人」。她父母相當好客,常找我去吃飯,去七堵吃家常菜,外婆的五堵大家族圍 桌,爸爸那頭親戚好友的飯局,還有各種協會組織廟宇交陪早起會等等⋯⋯基隆人真愛交朋友,更愛飯局,她父母還跟其他夫妻組成團體,十個家庭輪流請吃飯,純 粹是談天說地,原則是不能談金錢與政治。
於是戀愛初期,我常坐火車到基隆吃飯,從來就搞不清楚目的與對象,反正,去就對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某個寒流來襲的豪大雨夜晚,彼時的女友,手中拿著住址,在父母的催逼下,拉著我到基隆赴約—挨擠過狹窄的街道,走入老舊社區大 樓,在樓梯間盤旋,尋尋覓覓,發現一道小門,打開,世界頓時光燦溫熱,只見包廂裡頭的人們,大啖海鮮拚酒唱KTV—在大雨圍困的湊擠城市迷宮深處,竟藏著 夢般的華麗異境。
雖與陌生人同桌,絲毫不感窘迫,基隆人很快就拉我打成一片。就算不認識,也要同歡樂。
除了那些應接不暇的宴飲酬酢,除了台語南北口音的差異,我和她從情人封印為夫妻後,乍然發現,哎呀!她父母怎麼三不五時就出國,哪像我阿爸阿母安土 重遷,根植於嘉南平原,出國可是件大事情啊!而整天「拋拋走」的岳父岳母,好像把這個地球當做自己的後院,親朋好友湊足了人數,相招就去 𨑨(tshit-thô)。
潮味就是這樣來的,基隆港海納世界各地的商品與思潮,基隆人也樂於走出去,不同於台北的徵新逐異。基隆人的潮,是一種基本的禮儀,恆定的品味,而且,只要 出門,定要穿戴整齊,不像我嘉義的父老們,短褲拖鞋自在一整年,基隆人紳士淑女般的嚴整,沒有浮誇與傲氣,平實與規矩,就是基隆本色。
身為嘉義人,我要比大拇指稱讚基隆人,稱讚他們面對黏膩繁複時那如特技般的能耐!
首先,基隆人處理雨的技術,簡直出神入化。他們隨身都會帶把雨傘,使 用過後,雨水定能瀝得乾乾淨淨(這是我的幻覺?還是魔術?)然後,將傘骨理好,傘布摺疊整齊,猶如拿尺量過,美得如花朵的收闔,這難道是基隆藝術家巧手的 源起?女孩子的衣著配備防雨設施,卻不失優雅美麗,走起路來姿態自然不扭捏。此外,基隆的機車族,置物箱內定準備雨衣,整套的上衣、褲子、雨鞋,厚實能防 無孔不入的雨水。機車的最前頭,往往會裝上遮雨罩,且配備小巧的雨刷,往左撇、往右撇、往左撇、往右撇⋯⋯可愛極了。
前言01
基隆人更會鑽巷子(有時候只是公寓間的縫隙),還善於走天橋,潛入地下道。

台灣俗語說:「基隆人會軁雨縫。」這句話還不夠,基隆人更會鑽巷子(有時候只是公寓間的縫隙),還善於走天橋,潛入地下道,知道哪個陸橋上頭有人行 道,側旁有便橋便繞下去,過涵洞,穿越午間就扯開嗓子的歌友會,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交錯的街路中不會迷失,樓梯口爬上去就是熟悉的店家,哪 一攤小販好吃,哪裡可以買日用品等等……基隆人擅長散步,擅長穿越這個複雜黏膩的城市,一派輕鬆自在。或是說,習以為常。
布棚、浪板、雨遮,因為雨因為擁擠,這個城市是如此的曲折,但基隆人個性恰巧相反,坦然、直率、好相處,不諱言城市的沒落,但自信仍在,認同感很強。我鑽入街道四處踏查訪問,從沒吃過鱉,店家與路人總是熱情相迎,知無不言,一說就停不了。
在基隆,沒有陌生人。


S_基隆的氣味_立體書+書腰_白底本文摘錄自《基隆的氣味
鄭栗兒、鄭順聰著
林煜幃 等攝影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南美洲秘魯近況~來自網路文章

側記/廚神的第一個問題 險讓記者招架不住

2015-10-14 10:00:45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

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廚師?約訪秘魯廚神Gastón前,我大量閱讀關於他的資料、影片,越看越覺得肅然起敬。
廚師以廚藝將國家美食端上國際檯面,乃至助長外交,這在日本、法國等美食相關動漫影視作品不少見。但若藉廚藝——在政治上,全面提升國民自尊、改善國家地 位;在經濟上,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國民所得;在階級上,建立農廚直接合作平台、讓貧者藉農廚得以翻身;在環境上,保護並強化秘魯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幫助生 態永續;在文化上,凸顯秘魯歷史,強調多種族的文化多樣性;——就太不可思議了。

秘魯美食展Mistura現場,記者何定照隨行採訪秘魯廚神Gastón,Gastón粉絲也跟隨在側。 記者陳柏亨/攝影

分享
行前數月,我發信給Gastón和他的秘書,表明想就本報願景工程「飲食革命,翻轉餐桌」赴秘魯專程訪他,迅速獲同意。妙的是,回覆我的Gastón秘 書,或許因約訪信太多,並未收到我的信,而是收到Gastón轉寄給她的信。這或許是我跟Gastón同月日出生帶來的順利吧?
抵達秘魯翌日,我們就在Gastón創建的Mistura秘魯美食展,見證他偶像般地位。歡呼迎接的、沿路要求和他拍照自拍的群眾,簡直有如潮水,Gastón也來者不拒,走幾步就停下,好脾氣地和每位要求者合照。
然而Gastón親民作風下,思路一直清晰犀利。和Gastón致意寒暄後,他突地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讓我險些招架不住:台灣菜和中國菜有什麼差別?我 努力回答兩者因區域和歷史帶來的口味差異,也見識到這位秘魯廚神只用一個問題,就展現他對國際地理、政治與美食之敏感熟悉的功力。
正式訪問時,Gastón往往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每個問題,許多答案都是我在資料從未讀過,顯現他對食物與廚師社會功能的全面思考,讓我驚嘆他怎能將食物每 個環節都思慮得如此清晰。那些他以英語說出的鏗鏘有力話語,至今迴盪我腦海:「食物呈現出你所思」;「廚師受尊重,是因為他們在廚房外做的事」;「身為廚 師,做菜即做政治」。
Gastón話說得這麼流暢鏗鏘,並非僅因他具有廚師較少見的漂亮演說能力,而是來自他多年身體力行與實踐。在個人廚藝與在各國擁有數十家特色、價位不同 的餐廳外,他與友人創建的秘魯美食協會APEGA及秘魯美食展Mistura,就是他用來傳承理念的尚方寶劍:APEGA,催促政策;Mistura,搭 建廚農平台。

秘魯美食展Mistura現場,記者何定照採訪秘魯廚神Gastón,Gastón粉絲在後面等待。 記者陳柏亨/攝影

分享
2012年,他與西班牙裔名廚費朗‧阿德里亞介紹秘魯飲食革命的紀錄片「品嘗秘魯:美食是改變社會的仲介」(Peru Sabe),在聯合國總部播放,更讓國際都驚覺食物與烹飪的力量。
影響所及,不管在哪提及Gastón,眾人都會崇敬說道「他是秘魯飲食革命的先驅」。同樣奇妙的是,在許多沒預料會聽見Gastón名字的場合,也會驚聞 他名字:在秘魯首家有機餐廳NANKA,逝去女主人的父母說,當年愛女就是敬佩Gastón為小農付出,決心都找小農買食材;Mistura德蕾莎獎獲獎 公共食堂負責人受訪時指出,Gastón將免費資助她們上廚藝班。
Gastón能在秘魯獲致如此成功,當然並非他個人力量。如駐秘魯代表處所說,得在政治安定、經濟制度開放大框架下,所有改革才有可能伸展。令我感動的正是,在Gastón登高一呼下,眾多秘魯人彷彿發現了一直在腳邊的寶物:豐茂地理條件與農漁產,然後合力守護。
就如人均所得顯示,秘魯經濟向來困窘,即使在10年前,貧窮比例也高達近半。我完全可以想像,當Gastón讓秘魯美食登上國際檯面,且漸漸連結起食材與廚藝可以揮灑的力量時,他與秘魯人彷彿終於為貧窮母國找到出路、在沙漠中尋得綠洲般的狂喜。
許多人會問,秘魯的生態與物產既然一直都在,為何是此時才有如發現寶庫?在我看來,這正是Gastón為何強調秘魯悠久歷史,以及多文化、多種族並存的關鍵。或說,遮掩秘魯人看到寶庫的,問題之一正是這段混雜多文化與多種族的歷史。
就如Gastón提及的藜麥與藍色馬鈴薯,這些食物在古印加帝國都是寶,卻在西班牙人滅絕印加後禁止或貶抑。一位朋友指出,台灣也有類似歷史:據說,桶柑名字的來源之一,是日本人來台後,禁止台灣人種這種柑,農人只好藏在桶底帶下山,成了「桶柑」。
我不知這故事真假,但可推斷,許多國家在遭不同種族或強權傾榨時,都有食材發生藜麥或藍色馬鈴薯的類似遭遇。畢竟權力的深化,往往從人最基本的食物需求開始控制。
也正因此,Gastón力圖在歷史悲劇久遠後,重新復原那些被賤斥的事物往昔榮光,與秘魯人共同將秘魯傳統食材從過往種族與階級排斥中解放,有如行使一場 食物的轉型正義革命。這指的不只是前述食材如藜麥等,還包括早年黑奴吃白人不要的內臟等烹調菜色,後者如今也登上Gastón國際級餐廳裡的佳餚。
這場食物革命,在試圖翻轉秘魯國內種族、階級階序外,也同時重寫國際美食排名與版圖,猶如開發中國家向已開發國家的反撲。妙的是,如此革命在國內外的成功,正如部分轉型正義論者所說,成功的轉型正義,往往有其他強國外援——在秘魯的例子,是大量輸出食材。
不論是國內層次的轉型正義反思,或是國際層次的國家階級翻轉,Gastón不同於一般轉型正義的,是從不談過往恩怨追溯與賠償。他所勾勒的理想國家藍圖, 是用水平的多樣性取代垂直的階級層序,如Mistura那樣,「如果你走過這慶典,目睹整個國家的多樣性統合在一起,你會以身為秘魯人為傲,開始思考、夢 想更大的東西。」
或許有人會說Gastón因為生為白人,因為生於富裕家庭,因為是政治家之子,因為從小被賦予當總統的使命,因為掌握商業力量,因為是既得利益者……所以避談那些血淋淋的歷史。但至少在我們的訪談與秘魯行中,我確實看到Gastón誠懇面對他所關切及他所不足。

秘魯明星主廚阿庫裡歐(Gaston Acurio)深信廚師對國家的貢獻,絕對不亞於政治人物。 記者陳柏亨/攝影

分享
那一心想將國家從貧窮騷亂中提升的強韌意志,也同樣燃燒在此行我看到的其他臉孔:Gastón進行廚藝計畫的帕查庫特克學校裡,那些對未來充滿想望的青春 面龐;Mistura會場中,贏得德蕾莎獎的公共食堂負責人。然而不可否認的,那些說到夢想時綻放光彩的臉上,許多時候仍有抹不去的沉重與陰影。
想到秘魯女導演克勞蒂亞‧略薩(Claudia Llosa,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的姪女)2009年贏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懼乳:傷心的奶水」,描述秘魯1980、90年間,秘魯極左組織「光明之路」 與政府軍對戰期間,雙方都殺害山間無辜農民、性侵原住民婦女。片中女主角,因媽媽慘痛經驗,竟將馬鈴薯塞入下體,用以保護自己。
原產於秘魯安地斯山脈的馬鈴薯,在此片竟成了保護女主角的象徵,再次凸顯馬鈴薯在秘魯文化與歷史的重要性。Gastón口中曾被貶抑的藍色馬鈴薯,在秘魯史上,又何嘗不是一顆巨大的藍色眼淚?
期待,那些曾充滿種族、階級、貧富差距血淚史的,能如Gastón所說,在餐桌上平起平坐,共泯恩仇。在秘魯如此,在台灣也如此。
回到台灣,我繼續採訪台灣廚師,驚喜印證自己土地上,越來越多廚師對「走出廚房外」的覺醒與自我要求。本報願景工程「飲食革命,翻轉餐桌」系列,也很可能是台灣史上第一次,談廚師不再以美味、絕技、古法、CP值高、感人奮鬥切入,而是看他們對「食材背後的思考」。
花蓮「陶甕百合春天」餐廳的阿美族主廚陳耀忠,用阿美族父母為幼兒「捏捏飯」的心情,來經營餐廳、守護部落,許多時候必然在對自由的渴望與責任的束縛中掙扎,但他仍一次次從海中回到餐廳。
想到採訪那天,我隨他坐上小小膠筏,採訪也拍攝他如何捕魚,訪談結束後,我上岸,他說要在秀姑巒溪裡再泡泡水,滿臉對海、對溪的戀戀不捨;想到他看見海中 魚很多,開心的不是豐收,而是「我們的生態維持得不錯」;想到他不顧自己午餐還沒吃,先吆喝朋友來吃……都顯出一位廚師、一位部落人,對環境、對周遭的責 任感與真情。
台北「我愛你學田」的主廚蘇彥彰也是一絕。這位極有個性的主廚,被一鍋加入液態雞精的雞精湯激到,「開除」過多家餐廳,最後落腳「我愛你學田」。除了講究 食材當令健康無毒,他還主張不浪費,光吃某些特定部位的饕客,對他不是好顧客。然而別擔心餐廳太挑顧客;以本人在「我愛你學田」的用餐經驗,餐點不但可 口,氣氛也很輕鬆。
同樣令我驚艷的,還有多年前訪過的「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莊祖宜。當年我只看到她從民歌手、人類學博士生轉戰廚房的奇特經歷,不知她內心已開始運轉食材思考 的小宇宙。這回越洋訪問,才知她對食材早有精細思考與實踐,包括不買破壞生態的食材;「買不下手就別吃,寧可吃得少也要好品質」;開張私影音媒體教做菜, 好鼓勵更多人選友善環境食材。這位清新堅毅的飲食革命實踐者,讓我好想喊聲Bravo。
喊出「自己煮,就不會有那麼多食安問題」的主婦聯盟基金會高雄環保小組召集人王南琦,又是另位奇葩。她天天忙著推廣、演講食安與環保反思,卻再忙也要動手 煮,對食材必須健康與友善環境之要求,更令我嘆為觀止,完全已到不為外界美食所動的境界,甚至直指台灣號稱「美食王國」建立在謊言上。能有飲食堅持者如南 琦,是我寶島之福。
寫完稿後,看到一則新聞,提及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侯布匈來台,設計菜色中赫然就有道「裹煮藜麥球」,不知侯布匈知不知道藜麥是經過幾百年「冤獄」,才終於 能躍登國際,並非只是當紅的時尚健康食物?而這新聞,恰恰也印證Gastón所說,早年他赴法學法國菜,如今是法國餐廳向秘魯食材與菜色借鏡。
最後,謹以Gastón對年輕廚師的期許作結。「要思考自己是在哪裡煮、如何煮,對自己、環境、經濟、社會、健康又產生何種影響。如果你把這些都放在烹飪裡,人們會更愛你、尊重你,因此你必須準備好這些議題,才能煮得更好。」
後記:
首次訪完Gastón當天,在我採訪Mistura另位受訪者時,攝影記者到附近拍照,雖然只是短短幾十秒,他放在原地的錄影器材及其他攝影設備竟整袋不 翼而飛。損失設備固然慘痛,但遺失的Gastón影音也讓人焦急。畢竟,Gastón這位超級大忙人常在國外,行程滿檔,敲定受訪不易,連駐秘魯代表處都 說幾年來一直沒機會碰到他。
幸好在我天天聯繫Gastón公關,並請秘魯外交部、Mistura主辦單位也傳達再度邀訪Gastón訊息後,終於在預定返台前兩天,敲定再訪 Gastón時間專錄影音。Gastón一看到我,便問到底攝影設備是怎麼被竊,言談間滿是關切與遺憾;秘魯外交部等人員也表示抱歉,說希望我們幾年後再 訪秘魯時,不會再出現同樣問題。
說來,秘魯偷搶之事頻傳,其實也印證許多秘魯人實在太窮,以致有各種幾乎是光怪陸離的偷搶作法。衷心希望隨著經濟起飛,飲食文化遍地開花,秘魯能成為國民期盼的安全強盛國家。

延伸閱讀

傑米奧利佛失敗?看全球主廚革命接力興起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王業~~~ (劉小白兔為花蓮維納絲畫廊寫王業個展序文)

王業 ~很潮的阿公  (劉小白兔為花蓮維納絲畫廊寫王業個展序文)
,神明.
王業屬於夜屬於酒,
美術屬於夜屬於靈,
王業的畫屬於靈,
王業的畫,有如放任潛意識後的~ [潮神話],
難的是他是上一世紀的人,
為何能如此時尚?
豔婦的仙桃乳汁,
人神同樂的神仙和豔婦,
這些很[]的神話公仔,
王業有資格擠進了很當代的[動漫之林],
也是第一次宗教面相,
有了輕鬆和詼諧,甚至風流的表徵,
 王業又帶著我們顛覆了甚麼?




自從草萊到文明,
美術有兩條路徑,
一是 歷史:(火、石器、輪子、化石、反競爭、學習失敗-)

二是 學術:(文獻、科技、檔案、數據 光速、蟲洞-)
在這個島嶼生活,文化認同是石器?鐵器?平埔?西荷?明清?日治?民國?南洋?台灣是一個不斷旅行的海中離島!
美術的兩條路徑,

三十年的民俗畫師~王業,
王業屬於第一條路徑,
在歷史煙雲中,
滄海桑田~只有仙人麻姑記得清----
當西方美術主流襲捲全球,
所有來自古老文明的亞洲古國,
藝術都淪為觀光紀念產品圖騰時-----
在地攤或夜市廉售,
王業的畫,似乎可以套在亞洲任何一個國度的古文明玄想中,
搶救古文明尊嚴,
成為重要的文化記錄,
他獨特的從舊日農業社會和傳統宗教世界,
解放出來的浪漫和七情六慾,
令人詫異的揭曉神明的浪漫,
和眾神的七情六慾,
形成一幅又一幅神人共樂的極樂圖,




而他圖中的女性圖騰,
則是一則又一則的女體古老閱讀,
或許那也吐露他的世代,
那麼極端的強調男女性徵,
屬於性的束縛和壓抑的年代,
用許多神話和傳說中動物的鱗和角,
構築的古老圖騰,
他也喜歡經由酩酊大醉後創作,
當他提筆時,
泉湧的靈感擋也擋不了!
到底是先有這種生活方式,而後產生這種畫風?
或是繪畫風格如此,
而追求這種生活方式,
已經不可考了!
王業[潮神明公仔圖畫]裡的女性閱讀很有趣!
尤其在[中性年代]的後現代,
他似乎喚醒一種遙遠又熟悉的神秘吸引力,
顯示人的起初和由來,
生殖和生育的繁衍不息 ,
告訴我们:人類相互的神密和引誘,
我们來自甚麼地方?屬於甚麼世界 ?
大自然裡男女秘密的快樂,
和不由自主的被誘惑,




在幾乎被世人遺忘的海龍王和人魚及麒麟,
的異想世界裡,
從男性和女性的眼中,共同閱讀王業畫作,
看過這些畫作的投入和反射,
也讓我們開始思考,
在這個島嶼生活,文化認同是石器?鐵器?平埔?西荷?明清?日治?民國?南洋?台灣是一個不斷旅行的海中離島!
台灣文化的母性奶水,
台灣文化的母體,
女神和母親的庇蔭,
仙女和豔婦的撫慰,
當所有的鄉土文明在近代,
被全面的學術語言和政策論述,大量侵略,
是一種民間文化被強烈代言,最大的危機時刻,
當美術成為學術成為論述,
自殖民時期,即發展的西方強勢國力,
也帶動西方主流文化襲捲全球,
我們被迫在他國文明旅遊/學習/模仿/和崇拜,
我們很欣悅的發現王業以東方語言創作,



每五十年,就被異國統治一次的台灣,
某方面來說,
它是一個永遠是孩童的社會,
每一次將屆成年,
就是它的國土異主,
一切歸零,
重新學習的時刻!
也因此~
很少有一個社會像台灣,
有這樣忍受空無的生命力,
面對平地再起的活力,
所有的鄉土文明在近代,
被全面的學術語言和政策論述,大量侵略,
是一種民間文化,被強烈代言最大的危機時刻,
不知甚麼時候,引起他們強烈的需求和興趣了 ?
沒有一片窮鄉僻壤,沒有被學術和政府登路,
而他們訴說的論述,沒有一個當地人聽得懂,
這是轉接自第幾手的文明啊!
王業畫中豔色的---
屬於普羅人群的----
工蟻的幸福----
群眾的幸福----
才可能在濃縮的現實人生,
[尋找出美感經驗,使土地的藝術發榮滋長,
為我們表現出世代傳說中價值與意義的累積,
和慾望與理想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