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宋麗玲個展記者會


富於創意的麗玲,將自己的個展,翻轉成和逝去孩子的雙聯展,在這個畫展中介紹和孩子走過的每一個風景和每一條路途~重新發現自我的部分~尋找[希望]和未來的目標

認真努力生活的麗玲~有常人望塵莫及的堅強毅力~從以前迪化街時期的苦畫和探索到今日的創傷後持續振作~都令人感動!
在迪化街時期每日勤畫僅以泡麵果腹












宋麗玲個展記者會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蔡麗:
看到畫家麗玲的畫,很有溫度,是什麼原因使您想畫這些人物,你的人物畫讓人覺的有一股友善/理解和感動!又為什麼喜歡將孩子們的肖像畫加入成人裡面?

宋 麗玲
回應蔡麗記者:
謝謝妳,有看到畫裡的溫度!
我將這人物畫,取名為「人生」,在人生的過程中,你會在某個階段遇見某些人,如果是因共同的興趣而相遇,那時間的相處會因而有情感!
所以畫裡有「友情」!有「疼惜」,有「尊重」與「回憶」更重要是「感謝」!感謝國民美術的「推手」「劉秀美」老師,當時在帶領「迪化街畫會」,我87年加入在熱忱與熱力的催生下,就有了這些畫的誕生。我畫了我的畫友們,我們曾經為美術而努力,老中青皆有。而孩子們是「希望」的象徵,我把他們放入
畫裡讓畫更「活」與「動」!因這幾位孩子也曾經參與過美術,在「萬華」我家中,我覺得,他們也是國民美術的ㄧ員,所以我把他們也放入畫中。這是2003年的!雖然我中途離開10年。對老師與友人,仍然謝謝他們,在我94年遇到困難時,曾寫給我的信,也帶給淂寬的書。
明明報記者雷美月:(一)
您這批畫大自然的風景畫~令人覺得很美!是不是點線畫?

宋 麗玲
回應,
雷美月記者:

這些風景畫,是我開始嘗試油畫顏料的作品!每一幅畫都是因為「大自然寂靜的美麗」很自然而然讓我畫下這些畫面,這裡有三峽的「山」
,有花東的「山」,也有北台灣的一角,用「抽象」的表述,是把「灑脫」與「情感」,用點與線串起「自然給予的歡愉」,即使在被遺棄「一角」的鐵軌木頭,也能自然融合成。

雙溪地方報記者吳月圓
為何這幅[生命之花]畫作的手很像蓮花~有甚麼含意?
宋麗玲回應吳月圓記者
這幅「生命之火」是延續「淂寬」的生命之火。
我們手中捧的是「淂寬畫的生命之火」。
我想,人生中遇到這樣困境,這是很「悲傷」的困境,但是孩子為生命而努力的奮鬥,永遠烙印在我們心中!我們不讓「生命之火」熄滅,是我們對孩子的愛。也謝謝孩子用生命教育了我們。我們會繼續努力下去⋯⋯畫中有「蓮花」是宗教的信仰帶給我們家庭重新起來去面對困境與對生命的另一個啟示。這張生命之火,是淂寬在104年因疾病復發在醫院開刀,在眼與手的不協調下,所以畫下的。他將爸爸,媽媽,哥哥的生命之火畫的滿滿,而將自己的生命之火畫的剩下一半,對家人,他有著滿滿的愛!雖然生命之火將熄,卻也在醫院鼓勵著,新發病的病友,對於他的勇氣與毅力,願他生命之火繼續延續....下去!


駱靜如感言:
昨晚美術寶盒受到麗玲的感動與震撼,到此刻還在心中迴盪。
首先迪化街畫會的畫友們在秀美老師的啟發之下,為藝術廢寢忘食的拼命精神,一震也。
麗玲在孩子罹病之後,挺身關懷病友家庭,讓協會成長茁壯,也幫助病友家庭彼此扶持,不再孤單無助,懷抱著大愛自助助人,二震也。
儘管失去至愛,仍堅強地藉藝術創作表達思念,胸懷希望,安慰自己,也安慰難以釋懷的心,三震也。
謝謝麗玲,赤裸裸地分享生命的苦樂與希望!祝妳闔家喜樂!

人間福報記者陳怡靜:
您的風景充滿孤獨又很有希望~是否可以和孩子重逢在大自然中?
家裡少一個人~家人是不是可以公開談的嗎?家人面對此事共同陪伴還是各自尋找力量和出口?曾依靠宗教的支持度過嗎?
宋麗玲回覆陳怡靜記者:
山高而水深,
看似孤獨,卻有柔水!
記憶的美好,不用都放在胸口裡。
談論美好的記憶,帶走憂傷的不捨。選擇適合自己,與自然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回憶。
選擇宗教信仰,不是在度日,而是佛的「慈悲」讓我們了解生命「寬度」遠大於「長度」的意義所在。

芭樂日報記者劉敏
感動您將兒子[生命之火]畫作做成新畫面~重新跟孩子的心意走進大自然 ~借大自然的力量重生~一個人在發生事件後的穩定是怎麼辦到的?
宋麗玲回應,劉敏記者
走向大自然與找尋熟悉的路,找尋共同記憶的心情是錯綜複雜,在矛盾中提筆,從大自然裡找尋希望與自己重新出發的力量,是很大的!大自然的自然生命,會為我們解釋「生命的缺口」。「靜思」與「愛」是讓我們穩定事件後的力量。

明明報記者雷美月:
麗玲常讓人倍感溫柔嫻淑!早期有些畫作昰從老師的介紹裡認識,
近年將對孩子的思念轉化為畫作,循著走過的足跡或將孩子的畫,再轉化為愛的延續,更因孩子因素將愛再擴大的情操,讓人欽佩。
這幅畫很特別可否再詳述創作靈感的來源和意涵。
宋麗玲
回應雷美月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