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國民美術不募款不申請案子~是人民自發性文化活動



老師,我知道錯了,請原諒我的無知,被有心人利用而形成替人抬轎子的局面,在此再次向老師和所有國民美術的藝術家們致十二萬分的歉意,對不起,請原諒我。在老師的教導下才更了解堅持立場的重要,經過埔里那次真正自己面對畫展才更深刻了解不要任何資源藝術才能自由和保持尊嚴,這個教訓我銘記在心。(劉敏)


當一件不幸發生~所有人都共同承擔~都付出了代價~成長是一種堅毅和獨立的開始~永遠不要再被利用~因為每個人都共同承受而受傷(劉小白兔)

老師請放心,這個教訓我銘記在心並留意社會的這種利害關係~永遠不會再被利用。(劉敏)

往事已了~
我嚴肅以對劉敏和月圓事項~
是因為我知道募款永無止盡~
我知道是事業體一定要一直往前進才代表成功~
我希望杜絕後患
我做出鮮明立場~
是希望兩位團友明白
永不要再嘗試此路線
雖然你們選擇自己先生和兒子成為策展人
但是從沒有長期照顧你們藝術的人
沒有辦法詮釋你們藝術的特質和重點
我們並非沒名氣 ~
只是我們不用名氣去換錢
要選擇[優質合作]的基金會應該是由我們創辦的人
主動去找尋 ~
不是在不尊重沒告知下被末經知會列名其中
只為了爭取唱兩首流行歌交出自己多年寶貴牌照
使用我們名義
如果我不能把關~
無資格管理自己的事業~
我寧可結束這個課程和歌舞團
讓他在純淨中全身而退
不沾一點塵垢
破洞每個人可以自由利用~
是嗎?
包括我嗎?
那人和人間剩下甚麼
破洞和國民美術是怎樣走到今天
當門戶大開無人可約束~
每人予取予求時
會怎樣
這是做人的道理啊 ~
不是自己付出的不會憐惜
今天月圓可以
改天我也可以 ~
每個人可以自由利用~
我們成了甚麼?
比丐幫還沒義理
讓台灣有一個和利益分別的文化團體
不是一種榮譽嗎?
為什麼不保留這種原生種?
每個人可以自由離去或前來~
但我不行
我是長期二十年用生命守護~
我當然會反抗
有誰想過我這值日生的感受
更何況這出自我的創作和發想
就算我不是老師~也是一份子
雖然對不起新加入者
讓他們失望離開了
只要保持乾淨結束就好~
讓他們不了解也是無奈~
所有爭執都是無法隱瞞
因為我們無法遮掩衝突~
那種不誠實
一定會付出代價
雖然一切將要再從零開始
那就要看我自己以後的工作表現~
讓社會認識我
在各方艱困中
有時事件發生時候~
我們必須[假氣]~
因為你如果沒有強烈而嚴正的表態立場
他們會從此姑息下去~
而一直賴皮做下去~
對整個團隊會產生特權份子和自私的對象~
團體也會逐漸變質 ~
所以自己的掌舵很重要
至於[假氣]是種不得已的功夫~
為了保命
當爭執時 ~
自己有最後能拋棄的心就開始無畏了
自己有最後能拋棄的心是對大家的歉意表達(劉小白兔)

夏天的信

其實成人教育在世界是一種奇特的工作~
我說的成人教育和失學者去讀夜補校或是成年人在職場退休後續讀博士碩士不同~
這些是納入原來的教育體系補充自己的不足~
是服膺於原來的教育系統,
而我們互相合作產生出來的成人美術教育~
是一種教育的實驗和創造 ~
他和原來漫長的人類教育無關~
是一種全新的東西~
也和傳統美術規則和美術史系統無關~
比如讓成年人靠照片臨摹油畫從老師畫稿臨摹水墨畫或是和升大學美術系投考生一起練石膏素描
國民美術課程
我和大家都是第一次的實驗~
連縫補手作的功課主題和工法也和縫製古布包縫製百衲被縫衣服做飾品都很不同~
這個運動如果沒有產生自己的藝術家~
這個運動就是失敗了~
我很高興至今還有少數人願意追隨隊伍一起走~
這個運動誕生於1990左右的世界上的台灣~
我以你們為榮
因此要更感謝大家的支持
藝術教育的目的除了產生畫家以外
是要大家回到各行各業
重新翻轉日常生活的新價值~創造各行各業的新生命
改變這個社會的新價值觀和思維的品質
也能進而改變國家和全部人類(人總是要有夢)
我們或許有爭執和分裂
相信未熟的果實不要強摘~
有時我們會失去很重要的品種
過去我有一把菜刀~是鐵質會生鏽~
之前向肉販子央求代買~
許多大廚師或老家庭都會有一把這樣的大菜刀~
用過會鈍因此必須常磨~
刀面會越磨越薄~
雖然刀型很大
切菜切絲卻都十分靈巧~絲毫不礙手!!!
當食材用這把刀切片總是十分美味~
鐵質的碰觸很自然融入植物或肉類的分子~
都是大自然的物質相碰 ~
不會奪走食材原味!!!
有時搶快隨便用不銹鋼刀切菜
味道竟然會走掉!
這就是我的心得~和我們創造的美術一樣是有自己堅持的品味和個性
自然的東西就是美 ~

1081 A206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十三 ~皮膚色洋裁店
1072 A113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十二~艋舺和世界文明的連結
1071 A109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十一~藝術家眼中的艋舺
1062 A205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十~一本暈黃的萬華昭和時代食譜
1061 B107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九~艋舺街道歌舞伎
1052 B106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八~歷史先生歷史小姐的艋舺街頭深度繪旅
1051 B104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七~電影的現代性震憾~從向前衝去的市聲中醒來
1042 B107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六~文學導讀圍繞在艋舺空間的地方神話
1041 B206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五~ 1945 台灣民眾美術的戰後篇
1032 B204A 星期三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四 ~ 怪老婆講萬華(三代共學)
1031 F107A 星期一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三~二次大戰間的萬華美術情懷
1022 F103A 星期一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之二~偷燈光鑿透艋舺壁
1021 F103A 星期一 晚上 艋舺美術寶盒(首映日)

萬華社大艋舺美術寶盒班級
總共十三學期課程目前已經畫下句點~
三十年來努力推動國民美術課程~
最後一站來到深愛的故鄉萬華~
傾注全力開發創意課程~
也受到萬華社大副校長及教務人員的力挺~
使許多課程在如此自由的空氣中展開~
學校也鼓勵我們展開對萬華新文明的研究~
可惜的是長期授課跟隨班級至今的老學員 ~

萬華社大的艋舺美術寶盒目前班上學員
竟以國民美術名義對外私自募款
私自以國民美術精神創作的破洞歌舞團名義
參與我所未曾知道的其他基金會活動~
在未被知會下
強迫授課老師的我
接受此事件~必須帶團演出
歌舞團為避免再度發生類似情況
為此更名[胯下癢歌舞團]

國民美術是台灣社會自發性美術行動 ~
三十年來從未對外申請資源或募款~
是由國民自己養育的藝術
在過去不論出書或辦活動
都是由眾人共同集資完成
大家以藝術儲蓄的習慣互相幫助弱勢成員
完成許多精彩的畫展和聯展
還出過許多國民美術畫冊

三十年來首次被習畫學員私自向外界募款
因為是使用國民美術名義教學和募款
使我長時期痛苦驚訝
我知道募款無止盡~藝術的獨立很艱難
這些前後發生的事件
也使我長期推動這個運動所堅持的特色和宣言
自打嘴巴破了宗旨
很難再對社會說明

為使這種和成立初衷相反的混淆狀態
能夠區分之前和之後的階段
本人除將之寫入台灣國民美術發展史外
也將自此刻起的國民美術
分為[第一代國民美術]
和之後將要繼續努力的[第二代國民美術]
以此作為發展運動的分水嶺
目前暫時停開此課程
藉以維護我們長久以來的[價值和骨氣]
捨棄自己最貴重的舞台和事業
是表示自己對這一事件也有教學者的責任
表示一份和對方的共同付出和責任



我在萬華社大遇到三十的年來首次被學員用國民美術和我名義募款,這對我是很艱難的心情,面對社會形成難以解釋的立場,我個人付出很大的代價,也放棄自己深愛的萬華課程,皮膚色洋裁店16樣手作物,艋舺美術寶盒第十三學期最後一堂課程,在班上事件衝突中~我是撐著精神上完整學期,如果了解我,請不要和我談別的老師自由募款的事,那真的該被尊重和自由~因為別的藝術家或老師是使用自己創作和心血~既然我已經做了將近三十年,就讓大家支持我的觀點,尊重我在台灣社會想完成的夢想,我有非常多文化界的朋友都很慈悲和優秀,他們全都靠寫案接資源而運作,我們仍是好友,我不會對別的老師創作的課程批評,因為那是來自他人的創意,只有祝褔和感謝,別人沒必要都和我一樣思想!!但我也不希望學員未經我允許,使用國民美術或我的名義發生對外的募款或申請案子行為!

老師,我們永遠支持你,有你堅持的帶領,才有我從躁鬱的瘋狂與混亂,漸漸地走出了桎梏和封鎖,慢慢蛻變為自由自主的靈魂,老師謝謝妳們,也希望在老師,和朋友們的堅持下,我們可以,更成長,更豔麗(莊芳文)
課程結束後在群組留言(劉敏)老師同學,我以為下星期才開學,但是今天晚萬華社大辦公室打電話給我,通知這學期艋舺美術寶盒沒開課,要我去退費....跟社大那位小姐聊了一下,記得這個課程七年了,這七年,跟著老師探訪萬華的小巷弄,研究龍山寺的美、萬華人美麗的心靈....好多畫面浮現腦海....(昀儒)秀美老師,謝謝你的愛,你的勇敢腳步,你的敢怒、敢言,給我很大的醒思,今年60歲,不敢對不對的事,說出,這很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有覺知的人

秀美老師,您好!
曾經一起與您在大稻程走過美術之路,因為有您對美術的熱愛,守護美術的原生態,才會讓我曾經豪不猶豫的創作出一批畫作,這是我一生中值得記憶的藝術之旅。
您投身藝術教育,讓更多人因美術而獲益,卻是使自己畫筆陷入停頓的時空中。
用二十年生命揮灑台灣文化藝術的另一道曙光,永遠堅持自己理想與原創,深耕地方文化,扶弱,您才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送給敬愛的秀美老師!
看到捲毛魚紀錄,好精彩!那時多年的時空中,是我沒參與的時空.
在大稻埕的日子是老師開始推動國民美術的時期,能與老師還有多位畫友一起共同參與了國民美術實在是值得的回憶!

看到老師與各位大大們的萬華之旅,諸多紀錄,實在是佩服老師的意志,也為你們的努力做畫與創作,豎起讚歎!
直到幾年前,看了老師的紀錄部落格,才知道老師推動國民美術歷史的多元化!
劉老師為美術奉獻的心力,令人佩服!
(李昀儒)
秀美老師,謝謝你的愛,你的勇敢腳步,你的敢怒、敢言,給我很大的醒思,今年60歲,不敢對不對的事,說出,這很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有覺知的人
社大給我們,這班同學,很大的空間 ,讓我們學習美術、文學、手作布,感謝這6年,陪我渡過快樂的時光
秀美老師,是一位為美術運動的勇士,悍衛國民美術的精神,不容汚名化,為人剛正,平等待人,讓老師這麽受辱,讓畫友不知這是錯誤的行為,我是懦弱的,想要相安無事,我錯了,造成今日的傷害,我實在要懺悔,我應該要更勇敢面對
(宋麗玲)
秀美老師,是一位為美術運動的勇士,悍衛國民美術的精神,不容汚名化,為人剛正,平等待人,讓老師這麽受辱,讓畫友不知這是錯誤的行為,我是懦弱的,想要相安無事,我錯了,造成今日的傷害,我實在要懺悔,我應該要更勇敢面對~~
社大給我們,這班同學,很大的空間 ,讓我們學習美術、文學、手作布,感謝這6年,陪我渡過快樂的時光(李昀儒2019.9.4)
(蔡麗)走在廣州街上,心情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曾經多少個夜晚,我們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談笑風生~~~
以往到社大是開心與大家歡聚上課,進入辦公室,走到㸃名簿的櫃子前,不是打開抽屜拿點名薄,而是經過,去辦理退費,
課程就此畫下句點,深感惋惜!~~~
以往在教室裡,大家自由舒發情感,互相支持鼓勵,教室裡一片和樂溫馨,老師用心愛護 尊重,平等的對待每位學員,不管是藝術上的成就,或身心靈的成長,對於老師的犧牲奉獻,無限感激!老師 :我們會耐心等待,希望國民美術第二代的到來~~~
(素月)秀美老師多年來的美術教育,培養了很多獨立的畫家,畫家們也大多能夠發展出自己的藝術,並能獨當一面從事美術教學的工作,我覺得這在台灣美術史上是很罕見的,這樣的工作很不容易,它不像有些畫會僅是讓學生習得技巧,秀美老師花了許多的心思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同時陪伴學生的情緒,引導畫家從自身的生命經驗創作,進而產生對美術對社會議題有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希望老師第二階段的國民美術能有新的展望,也感謝老師一直在國民美術的路上培養許許多多的畫家,讓許多人透過美術獲得重生的機會.
(劉敏)老師同學,我以為下星期才開學,但是今天晚萬華社大辦公室打電話給我,通知這學期艋舺美術寶盒沒開課,要我去退費....跟社大那位小姐聊了一下,記得這個課程七年了,這七年,跟著老師探訪萬華的小巷弄,研究龍山寺的美、萬華人美麗的心靈....好多畫面浮現腦海....
(昀儒)每天經過,剝皮寮,今天心情,有點感傷,在那長板木椅,我們在一起手作布花,就像昨天的事,依然清晰,每個星期三,期待著大家上課,大家聊天,吃美食,我好喜歡的艋舺美術寶盒課,雖然停了,但我們還有破洞歌舞團,讓我們聚在一起,感恩讓我們的緣深,我們還要在一起,也許明天,我們的無常,就來,感恩今生陪伴的秀美老師和可愛的畫友,我永遠懷念你們
(麗玲)
(景淳)家中五個小孩,我長得最像母親!
母親就是一位吃苦耐勞的慈母。

母親生命的長軸,有著一篇篇的女性韌力。

20年代基隆暖暖山上的水源地⋯⋯徒腳到
小溪,從煤礦山,爬過山丘,母親在孩童時背著一包「煤炭」走著山路..與外祖母溪邊洗衣遙望,呼喊的聲音在山間迴盪,她的母親揮手回應,母女遙遠的相望....這時的母親應該是10歲...小小身軀的背上背著大包「煤炭」是去市區賣....
(景淳)
👣 秀美老師 💃

一 步 一腳 印

您美妙地踏著步子 走出一條野路
Carmen自然野性生命力
讓我看見秀美一路走來的天然樣子
天然的最好
就是你

你看
秀美大筆揮舞出世界獨一無二的跨下癢 破洞兩個歌舞團 永續的國民美術 草根美學
石墨民藝 …
這些年培育英才耕田

親愛的秀美

宣告你最新的
畫展 作品展包包展計畫吧

這就是原因
老天準備的新階段 就是現在
開始新的準備了
用力的給它
天馬行空訂下你的規格


我們都在!

2019年8月17日 星期六

胯下癢歌舞團第5回公演


胯下癢歌舞團第5回公演

淡水捷運站公園草坪

2019.8.30(週五)7:00~9:30

夏季我們的心情
流星,,,,自童年起,妳第一百次拜訪我,這一次妳指向東邊,畫出新穎的線條,妳訴說美的新圖象,和地音的回應,我們仍和最慢的動物一起,和螞蟻在馬拉松跑道~世界急劇的變化,古舊的歌舞團無法挽住洪流,魯莽流過眼前的時光,襲捲舊習和慣性,佇立八掌溪,迎接新流星~

或許像戰後的李石樵隨子女移居到美國,他的畫風轉成畫一些如建築丁字尺量出的公園人物,原是台展三少年的他失去生命和活力,歌舞團的演出,使解嚴後的公園和廣場有了藝術的生命力,這是大家的獻身和努力,無論寒暑的殷勤灌溉,日治時期畫家的戰後缺席,實在有時代重大的傷痕,感謝大家禰補了這一塊,也宣示了群眾使用公共空間的意義和內容


景淳

哈哈我也是不自悲自卑 和心儀的秀美老師一起 和大家一起亂亂亂~~~自卑 自恨 自戀 自悲 自責 自傷
都是好大好大的人生功課
我們人人都得做誰也逃不了這課…哈哈哈!我愛秀美老師和同學們

昀儒

謝謝秀美老師

生一場大病,像洪水猛獸,吞噬我,害怕死亡,我還沒有做自己,怎麼可以死,感恩只有痛,沒有苦,化療的順利,是妹妹陪伴我,走堅辛的路,很,幸運遇見氣功老師(羅進明),給我鼓勵,讓我有信心,也2年6個月,記得醫生,很奇怪看我,問我怎麼不問,問問題,他認為這是最倒霉的病,應該有很多問題,我也很奇怪,沒有問題,我是相信醫生,也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植物園內,有幾棵大樹,倒下死了,這區沒開放,我每天去看一眼,就像看心愛的人,真的是花草樹木,也有情,我偷偷進去,有一棵大樹倒下,被鋸斷,心裏很難過,好在這次颱風還小,還有很多大樹安然無恙,大自然法則,學會放下~還記得先生死的時候,我茫茫心情,不敢想往後生活的困難,以前先生勤奮工作,讓我好命過日子,突然不見了,好大的打擊,在告別式中,我沒有哭,我為什麼沒有哭?我懷疑,我是故作堅強嗎?也許,有一次在家,看電視,突然大哭,像牛一樣,嚎啕大哭,因為少一個依靠,好在,我有參加美術課、破洞歌舞團,讓我不會害怕,謝謝秀美老師,把我救出孤苦無依的生活,這一段緣份,我很珍惜,感恩有你的陪伴~

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攝影不該成為藝術,而是一種紀錄」——中平卓馬

Takuma Nakahira “Overflow”
「攝影不該成為藝術,而是一種紀錄」——中平卓馬
Art
07 Aug, 2019 Millie Meng
Share Share
「攝影不該成為藝術,而是一種紀錄」——中平卓馬 Photo Credit: 亞紀畫廊提供
比起中平卓馬,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比較熟悉森山大道,卻不清楚兩人在未成名以前,曾是天天一起喝酒、玩耍、一起在街上胡亂拍照到天亮的摯友。

當左派刊物《現代之眼》的編輯成了攝影師,他用開關的鏡頭取代了雙唇,用握筆的手指按下快門,屏蔽了語言和文字的敘述,他所拍攝的畫面是藏不住的思想,一張張藉由創作者的經驗和意識偷渡的、銳利的靈魂碎片—他是中平卓馬,透過攝影質問,藝術是什麼?人是什麼?以至核心的根本問題 「什麼是真實?」

圖1中平卓馬,無題,1980s,來自《中平卓馬1000》Nakahira_Tak
Photo Credit: 亞紀畫廊提供
中平卓馬,無題,1980s,來自《中平卓馬1000》
「攝影不該成為藝術」
60年代是變動的時代,學運、嬉皮、隨戰後嬰兒潮的捲動撲向現代社會,那時期的日本攝影家,比起中平卓馬,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比較熟悉森山大道,卻不清楚兩人在未成名以前,曾是天天一起喝酒、玩耍、一起在街上胡亂拍照到天亮的摯友。

1968年美術評論家多木浩二、攝影家中平卓馬共同策畫,邀請詩人岡田隆彦及攝影家高梨豊共同創辦了實驗刊物《挑釁》(Provoke),並邀請森山大道加入第二期的製作,正如《挑釁》的宣言「為了思想的挑釁式資料」,這本雜誌只發行了三期即結束,當時的他們認為,攝影並非傳達情報或解答的媒體,而是追求真實的質問「我們這些攝影家所能夠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既有語言已經無法把握的現實片斷,以及必須對語言、對思想積極地提出若干資料,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如此「粗粒子.搖晃.失焦」的風格帶給日本攝影界巨大的衝擊,但戰後前衛藝術幾乎無一倖免,必須面對被收編的命運,正如中平卓馬在《為何是植物圖鑑》〈所謂紀錄之幻影〉中所說:「為了語言的目的而創造的挑撥性資料。」停刊後,森山大道與中平卓馬也逐漸走向不同的創作方向,他們告別年輕時在午後一起捕捉午餐的大海,告別在石頭上激辯等衣服晾乾的空檔,中平卓馬在《森山大道 犬的記憶》紀錄片中說 「攝影不該成為藝術,攝影不應該用來表達情感,當它成為一種不折不扣的紀錄時,它才有了意義。」

圖2
Photo Credit: 亞紀畫廊提供
他用相機與世界衝撞
在這爭論言語如何描述高/低藝術、菁英/大眾文化、真實/再現的命題裡,喋喋不休的理論、哲學與評論家或許會勾起你的睡意,但中平卓馬透過特有的紀錄方式,用一生的時間處理,他和自己,還有與這世界的相處之道。

站在他的作品面前,觀者所見所聞是那透過機器般的義眼,亦或是血肉之軀所建的靈魂之窗,顯影後所留下的諸字片語,他的文字、畫面如切片般,連他的記憶都不能肯定,自己所追逐的焦點是什麼、怎麼看、在哪裡,或許只有一點是肯定的,他選擇相機作為與真實世界衝撞的奇點,卻在混沌中碰見了近代藝術至此,如鬼魅般糾纏不清的真.假命題,差點連命都賭上,如此的瘋狂。

反對從個人立場出發來描繪世界、拒絕以單點透視統御世界的企圖,而是建構變動不居的無數視點。——中平卓馬
圖3中平卓馬,氾濫,1974,攝影裝置_Nakahira_Takuma,_Ove
Photo Credit: 亞紀畫廊提供
中平卓馬,氾濫,1974,攝影裝置
「我對未來感到一籌莫展, 我只知道我大概不會再拍照了,因為我想我不會成為記憶的收集家。」——中平卓馬

家只存在遙遠的夢裡
1977年中平卓馬在自宅中急性酒精中毒,病後短暫失語且喪失部份記憶,大病初癒的隔年他與妻小到沖繩旅遊,當時他為兒子拍攝了一張照片,透過觀看自己所拍攝的照片,他才想起這是他的兒子。有一次他問10歲的兒子,對他而言家是什麼,他兒子說:「和哪兒的家都一樣啊,」中平卓馬在書中喃喃自語「或許對他而言,家僅僅只是一個住宿的地方而已,毫無權威或其他意義。」

在《決鬥寫真論》〈家·攝影—雙重的過去迷宮〉中平卓馬寫道:「家——當然不是指房屋建築——在遙遠的地方,卻又縈繞著離我們最近的記憶。家是追憶,甚至可說是某種屬於夢的領域的東西,尤其是對於我這樣打自出生以來就沒有家、到處輾轉租著房子、不停在都市流浪的中產階級而言,那種感覺更是無法逃避。無庸置疑,家只存在於我遙遠的夢裡。」

「回家吧,說著說著,卻感到其實我無家可歸,我想我只是一個木頭的節孔,一個木頭門上的節孔,就像暗箱相機房間的鏡頭一樣的東西。通過我,妻子、兒子、貓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有著正像與倒像的關係,我不知道究竟何者是正,何者是反,若這是正像,那麼另一個就是倒像;若這是倒像,那麼另一個就是正像—無論如何,我都只是一個節孔,只是一個洞罷了。洞,代表不存在。」——中平卓馬《決鬥寫真論》〈插曲〉1977

圖4中平卓馬,無題,1980s,來自《中平卓馬1000》Nakahira_Tak
Photo Credit: 亞紀畫廊提供
中平卓馬,無題,1980s,來自《中平卓馬1000》
消失的作者
那最後的一晚中平卓馬喝多了,急救後只有一半的他回來,另一半充滿雄辯與激昂情緒的他,如同他在海邊所燒毀的記憶與作品,跟酒精一起流向大海,他也如願以償,成為他作品裡消失的作者。在紀錄片《森山大道 犬的記憶》中他說當自己出院後一直想著的「首先,我要當一名攝影師,要我放棄攝影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我一直相信自己的命是當攝影師的。⋯⋯」,中平卓馬和其他同期的攝影師不同,他徹底的將攝影延伸至身體,他的攝影是提出攝影動作的行為。

「就抵抗現實而言,知識等等不可能產生任何幫助,只是綁手綁腳罷了。」——中平卓馬《決鬥寫真論》〈插曲〉
在這部森山大道的紀錄片中,中平卓馬被問到2003年在橫濱美術館的大展《原點復歸——横浜》,戴著紅色鴨舌帽穿著紅色大外套,背後寫著大大的白字BOSTON,中平卓馬拿著相機站在海邊欄杆基座微微高起的水泥上,他看著下方微弱的的海流拍打著牆,按下快門,不知是受到顏色的影響,還是真的,他頑童般的背影少了些憂愁,他看著浪花回頭對鏡頭笑說:「我又成為一名幼稚的攝影師了」,此時此刻攝影是什麼彷彿已不重要,在每個日常離家的早晨,中平卓馬日復一日的跟著相機去散步,有些人說他是「變成相機的男人」,直到2015年離世,中平卓馬與他的攝影,至始至終沒有分離「中平接受了現實,繼續他的攝影之旅。」

圖5_中平卓馬鴨舌帽1
Photo Credit: 亞紀畫廊提供
參考資料

《Provoke》,1968年
中平卓馬,《来たるべき言葉のために》,風土社出版,1970年
中平卓馬,〈循環:日期、地點、事件〉,1971年
森山大道、中平卓馬,〈森山大道 犬的記憶〉,NHK,2010年
中平卓馬、篠山紀信,《決鬥寫真論》,黃亞紀譯,臉譜出版,2013年
中平卓馬,《為何是植物圖鑑》,吳繼文譯,臉譜出版,2017年

They asked a shaman

"what is poison?
- anything beyond what we need is poison.
It may be power, laziness, food, ego, ambition, vanity, fear, anger, or whatever.
- what is fear?
No acceptance of uncertainty.
If we accept uncertainty, it becomes adventure.

What is envy?
- not acceptance of good in the other.
If we accept good, it becomes inspiration.

What is anger?
- not acceptance of what is beyond our control.
If we accept, it becomes tolerance.

What is hate?
- not acceptance of people as they are
If we accept unconditionally, it becomes love."

他們問一個巫師

"甚麼是毒藥?
-除了我們需要的東西之外, 任何東西都是毒藥
它可能是力量, 懶惰, 食物, 自我, 野心, 虛榮心, 恐懼, 憤怒, 或任何東西.

-甚麼是恐懼?
沒有不確定性的接受.
如果我們接受不確定性, 它就變成了冒險.

甚麼是嫉妒?
-沒有接受好的.
如果我們接受好的, 它就會成為靈感.

甚麼是憤怒?
-不接受我們無法控制的東西.
如果我們接受, 它就會變得寬容.

甚麼是討厭?
-不接受人, 因為他們是
如果我們無條件地接受, 它就會變成愛."

關於思考,7個常見的錯誤
2019-08-18
facebook
line
mail
twitter
你有一直不知道如何解決的人生難題嗎?獨立評論邀請到師事法國奧斯卡.伯尼菲哲學諮商的褚士瑩開設哲學諮商專欄。哲學諮商(Philosophical Counseling或稱為Philosophical Practices)並非心理諮商,而是一個1980年代開始新興的應用哲學學派,以忠於蘇格拉底傳統的方法,探討個人,社會,心理層次的問題,更多哲學諮商細節可以參考維基百科。歡迎讀者將自己的問題用300字左右描述,寄到opinion.cw@gmail.com,並在標題註明「哲學諮商室」,我們將會抽出讀者的問題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最近在一個北京的兒童哲學夏令營結束時,有家長熱切地詢問我:大人應該如何幫助這些思考已經萌芽的孩子?

雖然我心裡很想說「家長最好的幫助,就是不要干擾孩子思考!」但如果這麼說,肯定會有家長不開心,覺得我很難搞。所以仔細想想以後,決定站在大人的角度,整理成7個我們時常對思考這件事的誤解。如果能避免這幾個錯誤,思考的幼苗就更有機會成長茁壯──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孩子。

第一個錯誤:以為思考就是「想像力」
很多人以為充滿豐富的想像力就是思考,其實這完全誤解了思考的意義。

真正的思考是需要嚴謹紀律的。跟隨著邏輯的規則,才能區分現實跟想像,分辨真假,並且為自己的判斷負責。同時,要將想像出來的東西實現,也是需要紀律的。就像一位設計線上遊戲的設計師蜘蛛說的,線上遊戲裡的世界,雖然不是「現實」,但要將想像「實現」,需要編寫程式的技術,跟專業工作者的紀律,否則就會像沒有紀律的夢境一樣。在夢裡,腦子並沒有幫主人準備好下一個場景,在遊戲裡卻都必須符合邏輯、精細安排,這是「執行力」的表現。

想像力不能推進思考,有效的思考,需要有紀律的執行力。

第二個錯誤:以為思考就是「想太多」
真正的思考不可能想太多,只有可能想得「不夠多」。

思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找到「標準答案」,因為那不是思考的功用,而是知識的功用。但我們時常將兩者混淆了。

思考如果不是為了得到標準答案,那是為了什麼?簡單來說,是為了知道「為什麼」。思考「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並不是想要知道哪個答案正確,而是透過一層層的思考,釐清「因」與「果」之間的關係。知道怎麼想這個問題之後,如果遇到「肯德基電視廣告涉嫌抄襲韓國女團MV」的事件,就知道如何思考「原創」跟「創新」之間的關係。

第三個錯誤:以為思考會帶來憂慮
有時候我們以為人生不要去想「負面」的事情,只要去想著「正面」讓人快樂的事情,日子會過得比較好,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一個絕口避而不談性與死亡的家庭,只會讓人對於秘密更加好奇,或是變成比事實更巨大而恐怖的陰影。

比如我會在課堂和孩子們一起思考25歲就因為先天性疾病死亡的挪威青年麥特斯(Mats)的故事,他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行動,只能倚靠電動輪椅,住在黑暗地下室的重度殘障者。醫生在他小時候,就宣告他活不過20歲,但在網路遊戲的世界中,他卻是一個可以自由跑跳的正常人,玩了11年的「魔獸世界」,終究不敵死神的召喚,而這些遊戲裡的玩家夥伴,卻集資從世界各地來特地參加麥特斯的喪禮。

我們可以透過思考這個例子,去理解網路遊戲跟真實世界的關係,現實跟想像之間的關係,比如網路遊戲對現實有沒有好處?什麼是真正的朋友?生命是不是越長越好?面對死亡是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思考這些問題或許沈重,並不會帶來憂慮,而是在思考過後帶來很大的輕鬆跟快樂。

第四個錯誤:以為思考越快越好
其實,思考越慢越好。我們以為會思考的人,就能夠想得很快,因為我們認為腦筋快的人就是聰明人。其實這是我們在思考上容易犯的錯誤之一。我們說一個孩子聰明,是無論問他什麼好像都很機靈,立刻就能夠回答,只能說這樣的孩子很「機智」,不能說這個孩子會「思考」。對思考來說,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確認出口的每一句話是否符合邏輯,是不是經過仔細的思考。「機智」和「會想」,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如果大人鼓勵機智,孩子久了習慣「快問快答」以後,長大就會變成一個好辯、善辯的人。我每當聽到家長用得意的口吻說「我的孩子非常會思考,他說的話連大人都辯不過他」時,就知道這位家長誤解了思考的意義。

真正的思考不怕慢,可以花很長的時間,去思考一個別人認為很小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哲學上有所謂的「蘇格拉底對話」練習,一群哲學家會針對一句話,每天從早上9點討論到晚上10點,整整討論一個禮拜,直到每一個人都達到共識為止,就是在練習刻意放慢思考的速度。

第五個錯誤:以為思考會影響果決判斷
我們以為思考就沒辦法做判斷、行動,因為一個會思考的人,每次想到做一件事的好處,就會同時想到做這件事的壞處,每想到一件該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就會想到不該做這件事情的原因,所以最後就沒辦法做決定了,變得裹足不前、原地踏步。

實際上,被困在「灰色地帶」並不表示一個人會思考,恰恰相反,證明了這個人不會思考。一個會思考的人,知道事情沒有絕對,絕對的好壞對錯並不存在,但是凡事都有相對性,所以根據「傾向」就可以做一個決定,選擇屬於自己的答案。

比如在哲學上的「忒修斯之船」中,討論一艘零件不斷更換,直到所有零件都換過一輪後,這艘船是不是原來的那一艘船?經過反覆的辯證之後,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做了屬於自己的選擇,再回頭來看待「我是誰?」的問題,就會變得容易了。因為出生時的我們,跟現在的我們,每一顆牙齒、每一個細胞都經過更換,外表也沒有幾乎找不到跟剛出生時任何相似的地方,過去的我跟現在的我是不是同一個人?

能夠做選擇,就會有所行動,人生就不會有猶豫不決、裹足不前的困境。

第六個錯誤:以為思考就是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意見
意見不是觀點。對思考來說,意見沒有太大的價值,往往只是表達了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喜歡、不喜歡,傾聽別人的意見,當然可以訓練人對人的尊重,但這只是「被動的傾聽」,真正的思考,表達的不是意見,而是經過邏輯思維後合理的觀點。當我們傾聽的不是意見,而是觀點時,聽完之後理性討論、甚至彼此反駁觀點,最後取得共識,那才是「主動的傾聽」。

區分我喜不喜歡吃青菜,跟應不應該吃青菜,就跟區分我想不想花一整天打遊戲,跟我應不應該整天打遊戲一樣。當我們說「我想清楚了」時,就確認了我們在主觀的意見,跟客觀觀點之間的分歧。當然在做決定的時候,不一定能夠根據客觀的觀點,作出合理的決定,但這時候自己就會心知肚明,我之所以做這個決定的根據,是基於非理性的偏好,還是理性的思維判斷。

第七個錯誤:以為思考是一種約束
其實思考是一種自由。

思考確實需要紀律跟方法,但這些紀律和方法,不是用來約束一個人的思考,而是為了讓思考得到自由。

怎麼說呢?我們觀察,每個年紀特別小的孩子,拿到手機或者是面對一款新遊戲,不需要看說明書,把玩一番就知道怎麼使用,甚至不需要懂這個界面所使用的外語,但大人卻往往需要有人「教」,而且即使做了很多筆記還不一定「會」。

其實孩子在面對一個新事物時,就是遵循了思考的紀律,哲學家態度的第一步,面對問題時不是立刻開始去解決問題,而是先進行「觀察」,每個幼兒拿到一個新玩具時,並不是先「玩」,而是先抓在手上,東看看、西看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如果是一個小嬰兒的話,甚至會拿在嘴裡咬一下,或者是他把他丟到搖籃外面,看看爸爸媽媽的反應,如果這時爸爸媽媽趕快把它撿起來,肯定這個東西有價值,如果丟出去也沒關係,顯然這個東西沒價值。所以其實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透過觀察、拆解、深化、概念化、問題化等一連串的過程去理解世界,決定一個事物、甚至一個人的價值跟作用。可是我們逐漸長大以後,反而失去了這個紀律,開始用學習取代了觀察,用標準答案取代了思考,用「如何」解決問題取代了問「為什麼」。

學習思考,就是為了保有從觀察力開始,這一連串的思考紀律,讓「思考」不被「知識」跟「技巧」取代,只要學習思考,保持思考的習慣,學會如何學習,表面上是一種約束,其實是一種解放,尤其在未來AI的時代,我們不知道以後的世界還會出現什麼,也不知道我們未來需要學習什麼現在根本都還不存在的知識跟技巧,但如果知道如何學習,不管以後出現什麼新的東西,一定都能夠靠自己能力能夠學會。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暑假


暑假很不錯~
早上看賣菜和家庭主婦共舞~努力將絲瓜推上25塊一斤~聯手完成絲瓜湯~昨天太陽的強光~將倒影拉長到四個弄~鄰居們都忽然長高了
有一個小子沿路唱站名~編成歌曲 ~昂揚有味道~~~~芝山---明德----他可以編唱全線站名~自己加上曲調變成一首歌~關渡站特別加上抖音~孩子最可愛是童謠的編寫和製作~他們在賣當勞創作好多暑假的歌有一首歌是 :有辦法沒辦法~有關係沒關係~有吃飯沒吃飯~有快樂沒快樂~有出門沒出門~有上學沒上學!!!!!!!!!他們真是編寫的天才我們的教育太剝奪孩子的主觀權~尤其是全國一致童書講故事的思維框架 ~其實現實才是活文化的大廣場!~他們將人世的煩憂和懊惱詼諧化~他們也懂成人世界的煎熬~才會寫這種老氣橫秋的歌~只有這樣世代才能對話--------
暑假有這麼多人類的不幸
在21世紀~政權和群眾還未能平安相處尋到安適之道
祈福弱勢和強勢的早日安然相處

人類的茫茫前途,結束殖民時代的全球新次序正要開始,有多少民族不願回到原來使他們被拋棄的政權,或許這就是孤兒的志氣吧,祝福孤兒長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