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社大十年徵稿


老師投稿社大十年文章:


題目
[在社大教室有如面對一部社會人類學田野現場]

我於一九九九年開始將國民美術經驗和多年田野工作加入社大行列、就是因為對教育改革的熱誠和社大理念接近,所以國民美術在1999年第一次台灣社會有社大就加入,那時是接受汐止社大的邀請,那時汐止社大主任潘英海教授曾將自己房屋貸款以維持學校經營,一時也傳為奇談。

這幾年如雨後春筍出現的社區大學也可說是一種奇特的台灣本土文化產物,就像一種珍貴的台灣文化經驗,可以讓台灣人引以為傲,並且與世界比美。過去很多一成不變的傳統課程在社大這個領域獲得重新的實驗和改良,比如農耕的課,加入對植物的哲學觀與詩情的對待,引爆人們重新思考食物ˋ身體ˋ土地ˋ和世界的親蜜關係。旅行的課程改變人們儲蓄ˋ財產ˋ人生觀ˋ勞動與休息的觀點,也帶領人走出家庭,啟動國民在國土的踏查行動,由內在心田生出自然的愛心疼惜鄉土,與國度內的萬千生命平等互愛。這幾年社區大學藝能課程的風行的確提供了成人普及化!平價化的學習文化課程的機會。但是大量推動的藝術活動卻也更快速將過去漫長年代傳統的封建美學,快速傳達到大眾面前,然而在過去也許只是少數有閒有錢階級的文化享受,因此作為成人教育改革的社大教育機構,如果教學者本身沒有具備充分的教改方針與內容,反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將舊文化舊思維風行全國,因為學費非常便宜,和過去拜師學藝的價格不能相比。因為藝能科的招生人數是最多人數,常常是各校的吸票機。所以也要特別注意這樣的影響力。不管是體制內的教改或是體制外的教改,最欠缺的永遠是能創作課程的老師,最重要的是新課程的創作和編輯,根源於教學者對過去漫長年代教育的反省,以及自己專業教材的覺醒和改革,如此才可能在廣大民眾面前講授富於原創精神,與世界文明同步,又兼有自己土地文明的自信的內容,某方面來說,在社大教室面對學員這些生活的專業者,他們通常已經在社會擔任著重要的專業工作,也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供應者,他們代表社會的中產階級裡人數最多的一群,他們也是使社會生活輾動的功臣。可以看出來社大就學的國民很少是作奸犯法的滋事份子,反而是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的優秀公民,有時候他們在職業的專業還超過教學者。另外還有一些學員來自竒特的行業,擁有特別的思想和生命觀,視野不夠寬闊的講師很難以溶入教學的整合和接納,有時也會失去安全感,覺得特殊學員的行徑是在找碴,以致不能使教學順利進行,非常可惜!一個講師面對三教九流的民眾學員,有如面對一部龐大的人類社會學田野現場。是需要自我生命很大的整合和移動,但這些都值得!對自我的成長很有幫助!
面對成年人這樣有別於透過大學聯招進來的同齡年輕人,自然是一種很大的挑戰,講學者累積一生的東西,講師者的人格表現,看在飽經世故的熟齡學員面前,無可遁行,幾乎一開課第一句話就可決定課程的存活或結束。因此講師常常不只在講專業,也在講人生,課堂裡充滿了各種的機巧,這些都和面對未經人生世故的大學生不同。透過社大教學,老師才真正從學問的象牙塔走出來,將所學與社會辯證,與學員一同成長,共同活在當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