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陳來興






昨天面對畫友的好奇
要我講述認識陳來興的經過
事情要追朔到31年前
因為陳來興之前曾經發表了[給台灣繪畫界的一封信]
早就興起了為他開個展的念頭
當時我正在為淡水茶友會策展

民國七十三年和淡水鎮三位朋友共同發起一個文化運動
在公明街租了一間房子
組織淡水茶友會
採取會員制
結合鎮上二十幾個家庭每個家庭每月繳五百元會費
支付房租和水電
那時的經濟拮据連店招也是用紙做的
每個月辦畫展攝影展詩展
每個晚上舉辦各類型講座

當時曾邀約一位研究台語文學者魏南安到茶友會駐館教授和演講
記得他從高雄上來還帶著一床大棉被
可說是互相了解彼此拮据狀況
魏老師為了瘋台語研究
放棄了世俗安樂的生活
在高雄獨居的陋室處處漏水每逢大雨
要順水流不斷移動寫作的書桌位置
最後他好像住到一間廟裡掛單
經多年艱辛終於完成台灣第一部台語文辭典

茶友會採取自助式經營
客人自己泡茶自己清洗茶具
那段時間舉辦了[陳來興個展]
大家遠赴彰化~來興家邀展
畫展開幕那天驚動全台文化界
宋澤萊等作家及藝文人士都前來道賀
當晚將茶友會擠的水洩不通
晚上閉幕後
空蕩蕩無門戶的簡陋茶館
我們很怕竊賊登入偷畫作
幾個家庭排班輪流夜宿在陳來興畫作下守夜
這就是陳其南還未上路
台灣還未有社區文化社造總體營造之前
淡水民間的一種自發性文化運動
當時的人就是用這種沒資源的方法
為自己的鄉土文化護衛
記得那時還發行刊物
是由我用手抄本影印
算是淡水第一份民間刊物
  記得當時其中一檔展出李永沱個展~吸引了當時在永漢畫廊的趙莉注意 (後來她轉去誠品畫廊)~當時她立刻邀請李永沱至台北展出~獲得很大的成功 !

 在陳來興和妻子秀免一生的教育家生涯裡
兩人原來同為學校老師
後來陳來興個人走上職業畫家之路
他們在彰化地區結合一位林雙不老師
由林雙不老師
成立了為時非常久的教師連盟
他們透過改革和反省
檢討國內教育的缺點和幣端
為下一代的兒童和青少年帶來甚麼將來
也檢討老師這種人的所得和對社會的回饋
每逢假日成群開著小貨車
到處演講和教學
辦理各種文化活動
到各個窮鄉僻壤為農民和工人授課
這是屬於彰化地區一群人的共同過去
~~~~~~台灣教師連盟~~~~~~~~


 我們有藝術出不了國門
陳來興畫圖畫到這個程度
連到大學教藝術都不能

 為甚麼畫展沒人進去看 ?為什麼美術館空盪盪 ?因為那些藝術和我們無關!
陳來興歷經中風後畫筆仍然犀利
畫家奇蹟似的復原
難到台灣社會總是喜歡在一個人消失後再來憑弔他



圖說:陳來興畫聯考年代~面色蒼白的女學生奔波於晚間補習的路上


圖說:陳來興中風之後於2013發表新作

台灣的現代美術,落後世界200年,都是國家不把台灣本體文化,當親生孩子 ~在戰後的血腥鎮壓後~把僅有國家藝術資源,投資在複製西方化藝術的主流上~[本土]就是民粹!本土就是政治不安!本土就是獨立建國!!~所以世界至今還看不到台灣美術出現 !!!

台灣政府不知道文化戰爭是免本戰爭 ~可以四兩撥千金~凌駕強國~也讓台灣在世界聞名~增強台灣國際地位,和文化實力~它用的只是藝術家的人生觀/鮮血/和堅強的靈魂-----也許它最貴 ?但也最便宜?因為藝術家是出於自由意志 !志願過這種生活!只願過這種生活 !



喘息的地肉
土地的哀鳴








淡水茶友會,採會員制,首任會長由張建隆出任,以會費和小額捐款維持營運開銷。茶友會會所緊臨淡水河畔、鬧中取靜,特闢「閱覽室」和露天雅座「茗茶室」做為活動空間。「閱覽室」除平時提供書刊供會員閱覽外,並定期舉辦各項大型展覽,包括「淡水人物展」、「詩美之鄉淡水畫作展」、「李永沱個展」和「陳來興畫展」等。「茗茶室」涼臺雅座風景絕美,供會員交誼談心,除每晚常設專題講座外,並定期舉辦藝文活動,包括「漢詩吟唱晚會」、「宋澤萊臺灣文學演講」和「李乾朗淡水古建築演講」等;此外又聯合戴寶村等年輕學者向鎮公所糾舉淡江大學中文系龔鵬程等人編纂之《淡水鎮志(稿)》諸多謬誤之處。十月間開設「漢文班」,邀請王昶雄魏南安等名家開班授課,同時亦成立「淡水歷史研究室」,調查淡水地區的歷史與文物。此外,每月發行會訊,散佈訊息、連絡情誼,因此頗能吸引淡水各界進步人士的參與,甚且受到臺灣藝文界的注目;一時之間,人文薈萃,頗有風起雲湧之勢;可惜後來因促進會內部對未來發展方向意見相左,造成分裂,於1988年一月進行改組,將茶友會併入促進會,但促進會和茶友會仍於同年四月間一同宣告解散。促進會前後三任會長:張建隆、謝德錫郭哲道
  促進會除每月發行《淡水茶友會會訊》,共計九期外,亦於1985年二月和1988年一月發行兩期《滬尾》會刊,分別由劉秀美李欽賢主編。另由謝德錫主編的《淡水大事紀》亦於促進會解散後的1988年六月付梓出版。



 淡水茶友會1987年3月間由滬尾文教促進會張建隆在公明街32號設立的據點,提供法律服務,以茶會友,廣結地方人士,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試圖喚起民眾的鄉土意識和愛鄉護土的決心。「淡水茶友會」採會員制,首任會長由張建隆出任,以會費和小額捐款維持營運開銷。
  茶友會會所緊臨淡水河畔、鬧中取靜,特闢「閱覽室」和露天雅座「茗茶室」做為活動空間。「閱覽室」除平時提供書刊供會員閱覽外,並定期 舉辦各項大型展覽,包括「淡水人物展」、「詩美之鄉淡水畫作展」、「李永沱個展」和「陳來興畫展」等。「茗茶室」涼臺雅座風景絕美,供會員交誼談心,除每 晚常設專題講座外,並定期舉辦藝文活動,包括「漢詩吟唱晚會」、「宋澤萊臺灣文學演講」和「李乾朗淡水古建築演講」等。十月間開設「漢文班」,邀請王昶 雄、魏南安等名家開班授課,同時亦成立「淡水歷史研究室」,調查淡水地區的歷史與文物。
  此外,每月發行會訊,散佈訊息、連絡情誼,因此頗能吸引淡水各界人士的參與,甚且受到臺灣藝文界的注目;1988年1月滬尾文教促進會‎進行改組,將茶友會併入促進會,但卻仍於同年4月間與促進會同時宣告解散。


淡水輕旅行

幼年時期,爸爸常到淡水畫畫,當時的「觀音夕照」和今日迥然不同,向晚時分,淡水河上仍有點點漁舟,彼時河岸邊俱是平房、堤防邊還有小沙洲,如果潮退,招潮蟹會從洞裡冒出來招手,河岸小孩的嘻鬧聲、裊裊炊煙,和今日「淡水暮色」歌詞景緻相去不遠。
父親的朋友在那本土意識尚且朦朧的時代(1986), 組織了「茶友會」,會址大概就在今日河岸邊。周日時分,一家四口經常從內湖長途跋涉前往淡水以茶會友,大人談藝術、聊政治,小孩百無聊賴,就在河邊亂跑, 或者看閒書,「諸葛四郎」和我就在那裡相識。後來鎮上公共事務,這批人也參與甚深,唯一當選過的民進黨籍鎮長郭哲道,當年也是茶友會出身。

        印象中爸爸早年的畫作常有觀音山,他用色向來鮮豔大膽,其中一張天空被畫成粉紅色,還被我們戲稱為「大鱷魚吃垃圾」,晚近畫車站或者火車,背景色仍然跳
tone,也算是他的繪畫特色

        除了河岸邊的茶友會,早年到淡水去,還會去幾個地方。茶友會會長張建隆開的書店在熱鬧的老街附近、國民美術畫家劉秀美開的藝品店在今日馬偕頭像旁,似乎已經變成咖啡店。再來就是往今日真理大學方向走的淡水教堂和馬偕醫院舊址拾級而上,那裡風景正好,居高又沒有遮蔽物,可以遠眺觀音山。

        可惜風景美好終究不敵人事糾葛,茶友會雖然有聲有色,但一年之後旋即因為人和問題解散。而北淡線走向歷史的盡頭,家族也逐漸減少了前往淡水的次數。

        一晃眼幾年,再次前往淡水,已經是我高中的事情。那時在北投讀書,剛學會騎摩托車,有時心情不好,會學電視廣告中寂寞或難過的人,獨自驅車前往淡水。當時不懂玩,騎去也沒做什麼,晃一圈就回來,連魚丸湯都不懂得吃。彼時捷運尚未通車,淡水小旅行並不流行,小鎮尚有小鎮風情,但如果要強加於貝克特的劇本上,終究還是有點勉強。梁志民的「淡水小鎮」大受歡迎之餘,也顯然沒有帶動什麼觀光潮。

        不久之後捷運通車,前往淡水的次數不知不覺的增加。「觀音夕照」餘威猶存,假日遊人如織,外國人猶多。當時河岸興起燒烤潮,週末晚間,肥油孜孜、炊煙裊裊,岸邊乘涼人喝酒吃肉,好不快意。又過幾年,風勢大變,燒烤店一夕消失,河岸邊變成夜市,套圈圈、烤魷魚,熱鬧非凡,卻少了淡水味。

        這幾年,市政府在淡水施作了新的填岸工程,施作當時簡直是淡水末日,河岸邊被醜陋的綠色圍籬阻攔,如織的遊客在變窄的夜市瞎逛,買那些全國老街都在賣的一模一樣紀念品,老淡水人想必都會覺得淡水的靈魂早已逝去。

        唯這期間,淡水的文藝復興之風再度興起,文化基金會努力踏查鎮史,老店家也開始有了社區意識。在嘈雜的夜市裡,有了書店(有河
book)、有了老闆熱心歷史的老店(三協成),無論遊客關心與否,居民終究關心起自己週遭的公共性。

        於是,偶爾,想要偷個閒,我會搭上捷運前往淡水。列車離開關渡不久,大橋映入眼簾,河岸景色豁然開朗,晴天有晴天美,雨天,霧中的觀音更有雨天的詩意。走 在河岸邊,會聞到一股海水味,招潮蟹雖然已經搬到紅樹林居住,但河岸邊景色風韻猶存。在那裡看本書,喝杯咖啡,而後前往魚丸湯和阿給,在買點魚酥鐵蛋,俗 氣歸俗氣,卻也能算是一場正時髦的「輕旅行」。
瀏覽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