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的氣味,是雨、熱情、潮味與美食的化合物
臨雨的城,望港的街,青苔彷彿爬在路人的臉上,
基隆的美、基隆的氣味、基隆的魅力是什麼呢?
兩個基隆的孩子們這樣說⋯⋯
基隆的美、基隆的氣味、基隆的魅力是什麼呢?
兩個基隆的孩子們這樣說⋯⋯
對談:鄭栗兒(資深編輯、作家)鄭順聰(作家、廣播主持人)
攝影:林煜幃 等
◎關於基隆的雨,基隆的魅力
鄭順聰:不消說,雨是基隆人朝夕相伴的「必備品」,我蒐集許多答案,攤開一看,意外發現:雨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與個性,無論是浪漫的、打拚的、困苦的、堅持信仰的,還是日常如同家人。雨那清澈透亮的特質,就如同鏡子,照亮基隆人最深層的內裡。
我愛「拋拋走」,又嗜小吃,台灣頭尾走遍,我可以斷言:「南府城,北基隆」。
在大台北地區,若想到價格實惠、味道一流的小吃,就要到基隆去,飲食水準非常齊整,且有許多獨樹一幟的味道。
我常跟朋友說,府城真是不可思議,街道左右到處是追逐小吃的人與摩托車,我已經掃過府城小吃的一軍、二軍與三軍了,但還有許多在地人短褲拖鞋的巷子口小吃,連報導都沒,一入口,讓我驚嘆不已。基隆也是,我從廟口吃到孝三路、仁愛市場、三沙灣與安一路,後來還發現劉銘傳路,正濱漁港與八斗子也不錯。某次只是為了停車,朋友介紹成功停車場旁一排熱炒店,生魚片新鮮便宜,鵝肉配生啤酒這市井多麼豪爽啊!
基隆真是不可思議。
但在徵逐酒食的同時,基隆人的腳尖更是俐落。不要說中老年輩,年輕人也熱衷爬山,我想是那雨絲籠困、街道窄隘、飯飽食足之後,需要找一處出口。基隆的聚落大都位於山間的谷地,所以一條巷子走到底、布滿苔蘚的灰牆背面,就是蓊鬱的林木,清新的小徑。
在基隆,視窗的轉換快速且輕易,此刻米苔目與小菜的甜辣醬仍在口腔縈繞,下一刻即是山巒的芬多精,漫步至山頂,隨時可見蔚藍的海洋。氣氛瞬轉,塵世與綠意如此貼近,這就是基隆的魅力。
鄭栗兒:基隆的特色就是髒、破、舊,身為基隆的女兒這樣說,雖可能引起撻伐,但卻是眾人皆曉的事實。終年多雨和港口輪船燒柴油的黑煙,使基隆的建築很容易變得骯髒不堪,特別是港區那一長排黑漆漆的建築,真的讓基隆市容很落漆。
我覺得不一定要現代化高樓大廈,但至少可以像挪威海港卑爾根(Bergen)那種古老市街,乾淨整潔,木造建物漆著各種顏色,看起來很溫馨而亮眼, 自有風味。基隆港定位,從早先海港貨運樞紐被取代為郵輪的停泊港口,但是相關的觀光硬體卻跟不上時代變遷的腳步,這點很令人失望。即使是西二、西三碼頭倉 庫保留下來,該空間能否形成一個深具特色的文創區,也要有完備的規劃與討論,否則我覺得革新對基隆來講更重要,因為基隆落寞太久了,完全與時代脫節,只剩 下危橋、危橋下面凌亂不堪的攤位,以及臭水溝和騎樓下永遠停得亂七八糟的摩托車。說來很糗,基隆的河,除了田寮河因為是主要代表河流,還得到一點市政府關 愛的眼神,其餘的旭川河、西定河都是骯髒無比,漂浮著垃圾和排泄物,但卻是老鷹、鷺鷥鳥的最愛。走在基隆的馬路上,也許連某一個坑洞,都是有歷史的。
我的一個高中時代的友人,也是基隆小孩,後來去上海、日本工作十多年,歷經商場的起 伏與滄桑,看盡世界的風光與變遷,去年過年一個人返回基隆探望故鄉,在東岸客運大廈默默地看著基隆港的海面,待上一晚。事後他跟我說,他很感謝基隆一點都 沒變,保存他所有的青春與回憶,全世界他終於有一個情感的靠岸。基隆的退步,意外成為一種歸屬與自在,就像你在家裡就是放鬆,就是會亂丟東 西,就是搞髒搞亂也沒關係,這反而是一種心的自由與解放。就像基隆小孩總是丟下一句:「去街上走走!」東走走西走走,就已經繞完了整個市區。基隆小孩喜歡 遊晃在狹促的市區,當做晨間或夜間運動,逛著逛著,順便吃吃小吃,午餐、晚餐也一併解決了!而且在基隆逛街,一路上總是會遇上熟識,打個招呼、聊聊天,連 店家都是這樣成為朋友。所以基隆人的特色也是特別能聊,不管是不是和陌生人,這是基隆人的人情味。
此外,基隆人逆來順受、自我感覺良好的樂觀天性,即使是髒破舊,也還能在其間找到生活的樂趣。基隆人絕對不會因為下雨天而不出門的,而且撐傘的技術超好,可以隨著雨勢、風向而隨時調整角度。
有了一把傘,對基隆人而言,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撐起了一片傘天,一切安逸。只是雨傘要經常換而已。
◎基隆人,長怎樣?
鄭栗兒:如果你問我典型的基隆人是什麼樣子,我想到的是像我父母、舅舅以及父母親的友人們等等那一代帶有濃郁日本氣息的仕紳與婦女。我 爸爸年輕時去碼頭工作時,都還穿著筆挺的西服,戴著紳士帽,即使因為下雨,被迫得穿長筒雨靴,仍不減帥氣。我媽媽也是,出門一定是整套美麗的套裝,頂著 「sedo」好的流行髮型,化好妝後才上街。我媽媽至今已八十多歲,到現在還是很愛漂亮、乾淨,每週固定上美容院洗燙整理她的寶貝頭髮,不允許自己太過邋 遢。我舅舅們年輕時都是到日本留學的青年,他們有學識,有生活品味,最重要是擁有一種悠逸、從容中產階級的幽默感。老年還在學唐詩的大舅曾跟我說,當年日 治時代,他從日本念完書畢業要回台灣時,還順道去了一趟上海,目睹十里洋場的情景。
這些長輩們很懂得享受生活,遊歷各國,打打牌,吃遍小吃與美食,還組了一個登山隊,每週固定去登山健行,攀登台灣百岳幾座高峰。這樣兄弟姊妹和朋友 們一起玩到陸續一個一個離開人間。最喜歡他們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生命態度,比如我三舅年老洗腎時,還不忘跟打針的護士開玩笑:「要顧好我這幼咪咪的皮膚 喔!」也沒忘記吩咐我大表哥,去忠二路買阿本燒賣,犒賞一下洗腰子的自己。我們去醫院探望他時,他一會兒痛得哀哀叫,一會兒又不忘對我們笑說:「我躺在這 裡,不能去哪裡,就回想著以前出國旅行的美景,好像又去了一次。」
我父親八十歲時,那時患帕金森氏症的他時好時壞,但還是很堅持一定要辦八十歲的生日壽宴,因為要回請舅舅、阿姨們,以前吃人家的,現在還請人家。但 好幾個舅舅和舅媽都往生了,結果那天幾個老人還是勉強湊了一桌,媽媽的妹妹,也在洗腎的阿姨被女婿載來了,有點老人痴呆的四舅被兒子載來了,還有三舅和三 舅媽⋯⋯幾個老人儘管流口水的流口水,生病的生病,但還是開開心心地吃了一頓飯。最妙的是我媽媽,前一天還拿著她的舊電話本,提醒我們記得打電給舅舅們, 生日宴的當天卻睡得怎麼叫她都叫不醒,邁入老年期的她,身體也在進行內在的調整,等到她隔天睡醒來要吃爸爸壽宴時,發現大家已經吃完了,就這樣錯過老公的 八十大壽。
這就是基隆人!禮尚往來的好客天性和一種跟上時代的潮味,開心享受生活的態度,樂觀天真,遇到壞事情,也盡往好處想,自我解嘲一番。還有是基隆的雨、基隆的風培養出來的浪漫心,因此而孕育出許許多多的創作者和藝術家。好與壞都是人生的選擇,據說基隆人憂鬱症很多,但我也看見了像我父母和舅舅們那些很棒的基隆人,即使他們凋零了,卻也留下美好的精神給我們繼續傳承。
鄭順聰:我是基隆的女婿。說到好客與潮味,我相當認同。但同樣是好客,我老家嘉義更是熱情澎湃;不過說到潮味,基隆人的潮,是怎麼來的呢?
彼時大學畢業,我和出身基隆的太太從同學升格為情人,隨即成為她的「家人」。她父母相當好客,常找我去吃飯,去七堵吃家常菜,外婆的五堵大家族圍 桌,爸爸那頭親戚好友的飯局,還有各種協會組織廟宇交陪早起會等等⋯⋯基隆人真愛交朋友,更愛飯局,她父母還跟其他夫妻組成團體,十個家庭輪流請吃飯,純 粹是談天說地,原則是不能談金錢與政治。
於是戀愛初期,我常坐火車到基隆吃飯,從來就搞不清楚目的與對象,反正,去就對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某個寒流來襲的豪大雨夜晚,彼時的女友,手中拿著住址,在父母的催逼下,拉著我到基隆赴約—挨擠過狹窄的街道,走入老舊社區大 樓,在樓梯間盤旋,尋尋覓覓,發現一道小門,打開,世界頓時光燦溫熱,只見包廂裡頭的人們,大啖海鮮拚酒唱KTV—在大雨圍困的湊擠城市迷宮深處,竟藏著 夢般的華麗異境。
雖與陌生人同桌,絲毫不感窘迫,基隆人很快就拉我打成一片。就算不認識,也要同歡樂。
除了那些應接不暇的宴飲酬酢,除了台語南北口音的差異,我和她從情人封印為夫妻後,乍然發現,哎呀!她父母怎麼三不五時就出國,哪像我阿爸阿母安土 重遷,根植於嘉南平原,出國可是件大事情啊!而整天「拋拋走」的岳父岳母,好像把這個地球當做自己的後院,親朋好友湊足了人數,相招就去 𨑨(tshit-thô)。
潮味就是這樣來的,基隆港海納世界各地的商品與思潮,基隆人也樂於走出去,不同於台北的徵新逐異。基隆人的潮,是一種基本的禮儀,恆定的品味,而且,只要 出門,定要穿戴整齊,不像我嘉義的父老們,短褲拖鞋自在一整年,基隆人紳士淑女般的嚴整,沒有浮誇與傲氣,平實與規矩,就是基隆本色。
身為嘉義人,我要比大拇指稱讚基隆人,稱讚他們面對黏膩繁複時那如特技般的能耐!
首先,基隆人處理雨的技術,簡直出神入化。他們隨身都會帶把雨傘,使 用過後,雨水定能瀝得乾乾淨淨(這是我的幻覺?還是魔術?)然後,將傘骨理好,傘布摺疊整齊,猶如拿尺量過,美得如花朵的收闔,這難道是基隆藝術家巧手的 源起?女孩子的衣著配備防雨設施,卻不失優雅美麗,走起路來姿態自然不扭捏。此外,基隆的機車族,置物箱內定準備雨衣,整套的上衣、褲子、雨鞋,厚實能防 無孔不入的雨水。機車的最前頭,往往會裝上遮雨罩,且配備小巧的雨刷,往左撇、往右撇、往左撇、往右撇⋯⋯可愛極了。
台灣俗語說:「基隆人會軁雨縫。」這句話還不夠,基隆人更會鑽巷子(有時候只是公寓間的縫隙),還善於走天橋,潛入地下道,知道哪個陸橋上頭有人行 道,側旁有便橋便繞下去,過涵洞,穿越午間就扯開嗓子的歌友會,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交錯的街路中不會迷失,樓梯口爬上去就是熟悉的店家,哪 一攤小販好吃,哪裡可以買日用品等等……基隆人擅長散步,擅長穿越這個複雜黏膩的城市,一派輕鬆自在。或是說,習以為常。
布棚、浪板、雨遮,因為雨因為擁擠,這個城市是如此的曲折,但基隆人個性恰巧相反,坦然、直率、好相處,不諱言城市的沒落,但自信仍在,認同感很強。我鑽入街道四處踏查訪問,從沒吃過鱉,店家與路人總是熱情相迎,知無不言,一說就停不了。
在基隆,沒有陌生人。
本文摘錄自《基隆的氣味》
鄭栗兒、鄭順聰著
林煜幃 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