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皮村出了一位偉大的女畫家陳錦月,
她每幅描寫社皮村的畫作,
都有一篇記錄社皮村的散文----
她的每篇散文都充滿社皮這個村莊的生命力 !
以魔幻之筆,喚醒沉睡小村莊的暈黃遠夢----
錦月出生成長的社皮村-----
像一部電影般,迴轉起來-----
[社皮快車],著名媒婆的故事------
村中男女,無一能逃脫她的捉對成功!
她會整夜在人家門坎守候!
如是雨夜,就撐傘到天明!
等適婚男女推開門,預備上班!
如此恆心,連錦月女畫家也逃不過,
幾乎全村的男女,都由她做媒成家!
因其效率奇高,故得[社皮快車]雅號!
看錦月的篇篇鄉村文章,
忽然一股菜甫蛋炒香傳來,
只有這真正鄉村人士,才寫的出的那股泥香氣,
硬是和陳冠學的[田園之秋]不一樣---味道----味道很嚴峻---很耐讀---很厚味---可以細讀因為她語言很密集淳厚----非常享受
目前正著手寫台灣國民美術歷史
完成後將自費出版
目前在[寫給迪化街畫會的十封信]中~
有時間層次的分水嶺 ~
也算是各時段事件有如影片的預告片
希望大家喜歡看
想起我和錦月認識是在萬華[陳君鎮基金會]的婦女美術班~
他是一位在萬華做醬菜起家的善良商人~
年老時組基金會做慈善 ~
本人躲起來只讓工作人員出面~
那時兩位小姐看到我的課程嚇怕了
一直以為我是台獨份子 ~
最後不幸將課停~
唉 !我不是台獨份子 ~我只是[無政府主義者]
唉 !我不是台獨份子 ~我只是[無政府主義者]
其中一位婦人學員依依不捨~
臨別時畫了萬華火車站她童年時的樣貌送我
告訴我她很喜歡這種課~
我在離開之時邀請錦月加入迪化街畫會
因為她的理想和願望都和畫會太合適了
那時台灣社會還很保守~
所有藝文團隊都還未進駐萬華~
只有陳君鎮基金會一家辦美術班
陳錦月來自社皮村好文欣賞 :
11月15日手記
雞、鴨、鵝散放牧養在「程頭程尾」與小孩共處是當年的景象
赤著腳在庭院玩耍的小孩也常不經意的踩到「雞屎」的窘況
到「水協跤」協水把雙腳沖洗乾淨了事
況且會把這些家禽視為家中的「寵物」
是以
每一家戶或多或少都會飼養
牠們除了是年節祭拜祖先的牲畜
也是家庭賣來貼補家用的經濟來原
每隔一段時間
會有一位騎著腳踏車
後坐架載著一個大雞籠的叔叔會來到家門口
母親與族��的人都稱喚他「大聲仔」
他每當來到胡厝
就停歇在我們家屋前
那棵大榕樹下
等把腳踏車「拄好」
就會放大嗓音喊道「有雞通賣否」
並取下綁在雞籠上接有長柄的網子
此刻
母親會到灶跤米甕「搣米」扲咧手中心
且跟「大聲仔」比手畫腳
指著「埕尾」正在覓食的雞隻
母親「喌!喌!」的呼著
雞羣聽到聲音飛快的走近
母親把手中的米粒往埕尾撒開
所有雞隻埋首興奮認真的啄著米粒
這時「大聲仔」躡手躡腳的鎖定目標
伸展他的長柄
快且準的網住那隻大「雞鵤」
被抓在手上的雞隻一直「滾躘」著
大聲仔將嘎嘎叫的雞
小心翼翼的綁住雙腳
並拿出「称仔」
勾住抓在手中「雞鵤」
這時「大聲仔」低頭看著秤桿上的秤花
指出重量
是的
雞隻換來的銀兩
母親可以「鋪排」家中柴米油鹽中首要之需
我們誤以為藝術是速成的~其實藝術是歷經寒天冰雪等待到來的-----
當妳遺忘美術~看看自己舊作~
那場個展~好像東港的魷魚乾~
捲起來~又翹東翹西不聽話
直接畫在油畫布的社皮大村歷史 ~
像一部暈黃老電影 ~
盤繞著美術館古牆
久久不散~
記得錦月畫過童年
目睹母親賣掉心愛的銀鍊腰帶~
那時幼小的妳
畫中目光凝視著母親和銀鍊的告別~
和母親同樣的女性認同
女性愛美的心是一樣的
也許那也是嫁妝
地面小販和泥地上空了的米甕~
顯出生活的窘迫
這也許是早期女童從小顧家的源頭
最後學習洋裁改善家計
有時多看自己從前的畫作~
可以在靈感枯竭時尋訪到下一步的展現!
也只有錦月可以如實的寫出農家村落駭人感人的情份~
人類和雞的心情和反應~
錦月真是台語文學之文豪啊~
又會畫又會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