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式和態度]
一、 一個藝術工作者如何進入社會作美術教學
一個美術工作者當她決定走出畫室與民眾一起創作,她自己選擇面對
民眾的態度,和教學材料準備的充分的程度,與預備長期工作的耐心
與耐力,是最重要的部份。這整個計畫是一種長期的想像,也包含著
畫家個人的創作生涯在其中,所以一開始的設計很重要,當她開始邀
請社會大眾畫圖,希望如何被大眾接受?要用甚麼方式進行?一開始
起步是最困難的時候。長久以來我們的民間生活常將藝術創作當做是
專業者的特權和專利,民眾只有站在欣賞跟膜拜的立場,絕沒有想到
要由自己來表現作品,並且更進一步建立論述解釋自己作品的內容和
意義。換句話說人民生活的經驗和價值,歷史煙雲中許多珍貴地方知
識及個人智慧,就像古廟中鬼斧神工的名師作品流傳萬古,卻只見到
捐獻者名字,而這是亞洲國度最重要的美術母體,就像古希臘對西方
文明的意義一樣,亞洲國度的文化源頭也來自生活與廟宇這一類的經
驗,但是亞洲國家產生的民間文化產品,還沒有進入學院美術的主流
系統裡!大部分都被濃縮在各國度的觀光紀念品的符號裡,這一型的
藝術也通常被歸類為素人藝術,或樸素藝術、原生藝術、傳統藝術等
等。被貼標籤與命名讓它與正統美術主流區隔,亞洲人自己的美術在
與美術體制相遇時,常常受到很大的打擊和歧視,社會只看得起複製
跟模仿西方文明的人,使本土創作者失去美術創作人權的平等。
因此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民眾畏懼創作的心理表層,以及深藏在內在的
文化自卑感,要如何幫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並且能夠毫不畏懼,進
而天真浪漫的畫圖!
第一,就是要建立一種全新的文化價值,還有跟傳統時代不同的師生
關係,假使在學習藝術的相處關係上不能自由而平等,很難使學員放
鬆。接著要編輯一套適合日常生活的人的文化經驗的教材,以他們熟
悉的語言量身訂做的美術課本。萬一有人離開故鄉去到外國生活,她
也可以在異鄉用美術繼續與畫友同樂!國民美術畫會的畫友將每週發
的作品,上網發表與討論,更將課程和功課巨細靡遺的說明,幫老師
進行著獨特的線上教學記錄,所有的畫會更可以透過網路群組聯結,
互相做朋友
!正是因為亞洲文化母體在被殖民過程受創頗深,所以才需要如此當
保育類文化搶救!(圖1)
第二,必須與民眾站在生活經驗的立場,以他們自身生活為經驗,以
感情熟悉為助力,克服學習的困難。因為當人們在表達自己熟悉的事
物,總是更有技術的能力,比如:描述熟悉的家人子女、故鄉或心愛
之物等,所以國民美術常以個人生命史、家庭歷史、社區共同事件、
社會大事、近代史、遷徙、流浪、移民到國際世界的經驗、宇宙、科
學與天文、環境、自然的互相探討!協助處理情緒與壓力,互相傾訴
內心與精神的抽象問題。因此畫友相處的越久,互相了解的也越深,
多年來彼此支持越來越強,彼此捨不得離開,因此畫會的年齡都很長
。(圖2)
第三,民眾學習藝術的經濟負擔必須要很小,因為日常生活的人生活
重點是以解決現實問題為主,藝術文化的追求可能擺在生活的第二位
。如果學習藝術要花費很巨額的開支,可能使他們望而怯步,也許他
們會為子女花錢,但普遍不會為自己再花費。因此國民美術在台灣有
社大之前的1989時代是由免費教學開始,也因此使一些畫會持續
了20年之久目前還存在,而所有的畫會目前也還維持免費教學的傳
統。這也可以說明一般的才藝班三個月一期就結束,在才藝班萍水相
逢的各地學員,繳費學習結業以後也許永遠不再見面,然而國民美術
畫友卻變成一生的美術家族,想想如果她要像才藝班繳學費,可能要
繳好幾十萬?
第四,近年來社大的與國民美術的相遇:為維持鼓勵與推廣國民美術
的態度,在社大這門課被當做優惠課程,以半價優待。隨著這次論文
發表附上一篇國民美術與社大相遇的探討文章,是我最近為淡水社大
亞洲婦女國民美術班所寫,題目是〈在社大教室有如面對一部社會人
類學田野現場〉。
我於1999年開始加入國民美術課程,以國民美術經驗和多年田野
工作加入社大行列,就是因為對教育改革的熱誠和社大接近,所以國
民美術在第一次有社大就加入,那時是接受汐止社大的邀請,那時汐
止社大主任潘英海教授曾將自己房屋貸款以維持學校經營,一時也傳
為美談。
這幾年如雨後春筍出現的社區大學也可說是一種奇特的台灣產物,就
像一種珍貴的台灣經驗,可以引以為傲,與世界比美。很多一成不變
的傳統課程在社大這個領域獲得實驗和改良,比如農耕的課,加入對
植物的哲學觀與詩情的對待,引爆人們重新思考食物、身體、土地、
和世界的親密關係。旅行的課程改變人們儲蓄、財產、人生觀、勞動
與休息的觀點,也帶領人走出家庭,啟動國民在國土的踏查行動,由
內在心田生出自然的愛心疼惜鄉土,與國度內的萬千生命平等互愛。
這幾年社區大學藝能課程的風行的確提供了成人普及化、平價化的學
習文化課程的機會。但是大量推動的藝術活動卻也更快速將過去漫長
年代傳統的封建美學,快速傳達到大眾面前,然而在過去也許只是少
數有閒有錢階級的文化享受,因此作為成人教育改革的社大教育機構
,如果教學者本身沒有具備充分的教改方針與內容,反而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和效率將舊文化舊思維風行全國。因為學費非常便宜,和過去
拜師學藝的價格不能相比,藝能科的招生人數是最多人數,常常是各
校的吸票機,所以也要特別注意這樣的影響力。不管是體制內的教改
或是體制外的教改,最欠缺的永遠是能創作課程的老師,最重要的是
新課程的創作和編輯,根源於教學者對過去漫長年代教育的反省,以
及自己專業教材的覺醒和改革,如此才可能在廣大民眾面前講授富於
原創精神,與世界文明同步,又兼有自己土地文明的自信的內容。某
方面來說,在社大教室面對學員這些生活的專業者,他們通常已經在
社會擔任著重要的專業工作,也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供應者,他們代表
社會的中產階級裡人數最多的一群,他們也是使社會生活輾動的功臣
。可以看出來社大就學的國民很少是作奸犯法的滋事份子,反而是承
擔社會和家庭責任的優秀公民,有時候他們在職業的專業還超過教學
者。另外還有一些學員來自奇特的行業,擁有特別的思想和生命觀,
視野不夠寬闊的講師很難以溶入教學的整合和接納,有時也會失去安
全感,覺得特殊學員的行徑是在找碴,以致不能使教學順利進行,非
常可惜!一個講師面對三教九流的民眾學員,有如面對一部龐大的人
類社會學田野現場,是需要自我生命很大的整合和移動,但這些都值
得!對自我的成長很有幫助!
面對成年人這樣有別於透過大學聯招進來的同齡年輕人,自然是一種
很大的挑戰,講學者累積一生的東西,講師者的人格表現,看在飽經
世故的熟齡學員面前,無可遁行,幾乎一開課第一句話就可決定課程
的存活或結束。因此講師常常不只在講專業,也在講人生,課堂裡充
滿了各種的機巧,這些都和面對未經人生世故的大學生不同。透過社
大教學,老師才真正從學問的象牙塔走出來,將所學與社會辯證,與
學員一同成長,共同活在當代社會。
二、與民眾畫家一起體會了台灣國土的那些生活
在台灣國土推動的國民美術旅行有時必須去到無水無電的部落,就像
戰士在披星戴月中趕路,有時來到不知名水域,四周狂風豪雨,看起
來浪比天高,去最沒有美術的地方教美術!就像進入飛沙走石的世界
!酷日下一座一座的「公路美術館」、是泰勞的工地!這一段又一段
的經歷、使從事人物畫創作的自己,透過對他人的服務和付出,更理
解社會和人生。這是自己短暫的人生和有限的生命無法獲得到的珍貴
經驗,透過在國土上每一個小站的踏查、經驗,理解了每個社會內部
的問題,對自己的人物畫創作有長足的進步。從此不會畫出空虛表層
的人,也從不會缺乏繪畫主題和靈感,有時甚至要捨棄萬千材料,才
能集中主題和方向,也了解這一生個人力量的渺小,絕對無法完成所
有工作。多年前本著對社會和人物的喜愛,孤獨走向這條雖辛苦但毫
不後悔的路,為了教學的狂熱,每當深夜獨自在孤冷月台獨坐,內心
卻充滿對台灣國土的熱愛和信心!旅行過程面對不同族群,有不同的
遭遇和境遇。我對她們感同身受,我與他們的互動和回應,成為一部
又一部地方圖畫田野歷史!在參與社大之前大約1985五年開始,
工作的第一站從汐止的都市原住民部落「花東新村」和大稻埕的迪化
街開始,到今天為止台灣的部落已走過汐止花東新村(成立都市原住
民兒童美術館)、南庄賽夏部落(賽夏族劇團佈景製作)、花蓮秀林
鄉太魯閣族(受暴婦女美術)、花蓮市阿美族(受暴婦女美術);客
語部份則有:新竹芎林燒炭窩的客族婦女美術營、台北大夥房協會客
族美術(男女共同)、北投外籍婦女美術成長班及淡水外籍新娘美術
畫會;眷村美術有:空軍十一村新竹日本房舍社區居民美術,及信義
區四四南村在台灣相遇老人圖畫家譜、民生社區笑哈哈老人畫會、大
稻埕午間亂畫畫會(針對上班族午休))、迪化街畫會(老社區居民
)、北投婦女畫會、永和色娘畫會、新竹科學園區色瞇瞇婦女畫會、
終止童妓協會受性侵害少女色情畫會、新竹靖盧大陸少女美術、全國
法律扶助基金會受暴婦女美術教學、淡水社大亞洲婦女國民美術班。
以及過去在全景社區電台國民美術開講,寶島新聲電臺連續四年的國
民美術新聞現場節目主持,大稻埕美術館舉辦四十八場國民美術畫家
個展或聯展,九十六場民眾論壇(每場畫展舉辦兩場論壇)。我累積
這麼多年的工作筆記,有如老船長的航海日誌,我欣慰參與了這麼珍
貴的台灣人面對日常生活的美術展現,在過去漫長年代台灣史不是顯
學,我們遺失了許多過往貴重的史料,我對歷史十分熱愛,每次為笑
哈哈老人畫會上課,都要再三感謝他們所創作的圖畫!在文學或文獻
中看不到的史料都可以從老年畫家所畫的圖畫歷史中再度彌補。(圖
3)
國民美術來自我在貧困年代生活的創作!但是在從事國民美術過程中
我沒有向文建會、國藝會以及各種政府機構申請過經費。也因此陳其
南主委上任之前的2003年,文建會有九億元的國民美術經費預算
,從來沒有人申請。和我學畫的成員也無人去申請。當我回憶過去在
各偏遠的教學田野,我非常以各地畫會為榮!他們和我一樣熱愛美術
,也許從美術服務上一無所得,但我們只想共同在台灣創造一種很便
宜又很好玩的運動!經過好幾年曾經由官方發起的公民美學運動目前
成為一股文化主流,我所看到的公民美學運動,方向很像自己長期以
來默默所作的,但是裡面的精神、和面對民眾的文化觀點、可能有所
不同。被政府酬傭的藝術家他們的內心對這個工作的反省和準備是怎
樣?在公民美學用國家機器推動的潮流下,如果計畫案結束,資源停
止,專業人士離去,被輔導的社區會剩下甚麼?以藝術家為主導的社
區美術對日常人的文化影響是有多深刻?有可能從台北到高雄都同樣
表達馬賽克、漂流木、或陶藝嗎?或者一定是用廢棄物做思考?為何
常常看到面對不同的地區都是一直用漂流木做造型、貼馬賽克、做陶
藝?我的田野已經那麼長久,許多畫會都不停在創作,她們也許不知
美術世界的險惡,美術資源的使用以及納稅人對文化項目的檢驗和質
詢的權利?但大家天真爛漫的畫了好幾年,「公民美學」對我而言好
像是守法,有身份證件,有收入,有合法職業的精英階級。不是屬於
全民分享,但是一個國度精彩的文化發展,常常是曲折迂迴,文明形
成過程中好像不是由一個守法但單調的中產階級所構成,比如:多種
族混血,比如遷徙、移民、改朝換代、地下社會、江湖世界等等。都
和地區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所以雖然國家文化政策有走向民眾的方向
,但我沒因此更改國民美術的名稱,因為我認為「國民」代表不分階
級、教育、經濟能力、合法或非法的每個人、也許也包括失業者、遊
民、外勞或偷渡客、在美術的相處關係上一律平等,或許一位自銀行
退休的大經理在圖像的表達上無法超越一位工廠女作業員,這就是畫
會最有趣的地方,每個人透過閱讀作品,重新教育自己,閱讀別人的
生命的精華和價值,產生自己的新人性,在畫會的社會裡建立全新的
價值觀。(圖4)
三、民眾畫家如何推廣藝術服務回到社會
如果一定要評估自己所合作的社群有甚麼收獲,我覺得族群關係的改
善應是最大的收穫。每到選舉許多教室的空氣就開始變化,人與人的
關係隨著選戰的進行逐漸產生裂痕,只有國民美術的社團能夠溫和存
在,穿越民族的「奶水情」!這幾年亞洲地區東南亞國家與臺灣的大
通婚,達到歷史新高,外籍工人的引進也是事實,這些人口形成台灣
底層社會的新底層,也叢生了多出來的社會相處問題。然而政府不明
白每一個入境者都是一個莊嚴的人權問題進入國度(圖5),台灣的
人在接受的過程也要有足夠的自我教育,所以常看到國民美術畫友邀
請家中菲傭一起上課和發表,如果能夠虛心閱讀別人的文化,透過美
術的陪伴和聆聽,更改成見和歧視,社會問題也可以減少。在外籍人
士未登路之前,台灣社會早就有更早期的省籍通婚問題、原漢通婚問
題,許多畫者透過美術觀察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發表,重新檢驗自己的
個人生命史、家庭歷史、發現自己在認同文化上長期歧視了文化弱一
方的父親或母親。而這些可能是尋找一生不明原因的家庭問題癥結所
在,或者在社會裡莫明的排斥異己,引至更大的國族問題存在,也許
有人會認為何不透過更龐大的醫療系統診治這些精神內在問題?我提
出的看法是,治療是一種由高而下的關係,不像美術的場合來自於平
等和快樂!出於內心的自願,自然書寫,絲毫沒有勉強。在二十年間
的畫會中有許多人甩脫了藥丸、失眠、慢性病、尋到了兩代人之間的
語言能力。可是在純醫學的心理療程上卻遲遲不見進展。
個人價值觀的更改進而影響社會價值觀的更改,藝術是重要的人文教
育,過去的年代成長的人在升學主義掛帥下,無緣學習藝術卻在成年
後的現在,重新發現自己。人類社會最痛苦的就是階級問題,在畫會
組織逐漸形成新的價值觀,進而影響社會價值觀。一個社會有優秀的
工人和富於分享的企業主,以及有反省力的精英階級是社會之福。
我很欣慰學員在學習過國民美術之後,能以她們所學去延伸到其他創
作方向,比如國民美術畫家影片製作、各地方的放學後俱樂部---
-兒童畫教學、老人安養院教學----選擇自己父母所住老人院進
行。此外還有童話劇編輯----整理台灣傳奇、童話,進行插畫、
佈景、戲偶、製作,曾演出大稻埕虎姑婆。成立低成本經營的破洞歌
舞團:用國民美術精神實驗的劇場,不申請經費。還有台灣衣學院:
利用布商廢棄布,創作臺灣衫、東方造形布偶、畫布走秀。(圖6)
珍貴的成人美術是學術文化的原始材料,也是國家文化的倉庫,是生
活在這塊土地所有人的共同族譜、血統書、像老鼠會一樣的國民文化
老鼠會。正像臺灣的廟宇,或自然形成的遊藝團體,自由存活,健康
滋長在台灣的大地中。也許臺灣可以將國民美術經驗提供給近代史中
擁有共同命運的亞洲其它國家參考,我們都是來自古老文明的國度,
在被殖民過程,淪落為第三世界國度。在現代世界競爭中連文明也一
併交出,亞洲國家的美術升學考試是用西方的傳統美術規則和技巧,
大學美術教學是學習西方美術學術,國家僅有的文化資源是用來介紹
西方美術主流價值。但亞洲人自己母國的美術母體,存在自我土地的
經驗中。在世界殘忍的競爭過程中,也許我們無法贏過經濟、軍權、
政治、科技,但不該連自己的文明也一併交出。我們的文明如果來自
自己腳下的土地,它是既便宜又成本很低,人人都可享受藝術文化的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