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國民美術復活的時刻

戰後台灣美術,是可以跳過時空,直接走向當代和世界相處嗎 ?
可曾顧慮到---在其中的社會文化失落感 !
它不容敷衍~用一床永遠不變的大紅牡丹被料~代表上威尼斯雙年展?畫家真的是太懶了 ?
就是在蓬勃的民間過往生活~也有它表達的千言萬語形式,
我們行走鄉間在矮樹林間看到更多活力 !
最失望在畫壇遇上鄉土口號,立刻套裝混搭的西方漫畫/或卡通圖騰/加上一點台灣影子?


為何我要對20年來,這些願意畫圖的[專業生活者],致敬?
因為,她們正是補充了台灣戰後美術的那一段空白,
在一個戒嚴年代所有人集體說謊噤若寒蟬 ?美術躲在靜物和風景或抽象理論的年代,老畫家拱手讓給西方主義歸國學人
斷裂的師承斷裂的文化
或許,正如古製作人所言:[妳做國民美運動~是怕妳自己也變被稱呼素人?]
的確,我會為了畫友,被稱呼素人而非常非常的在意,
在這些畫家中
我們從未使用國家文化資源
每人來自各行各業職業所得,每人利用休息時刻奮發創作,
到底,我們是該感激於藝術世界施捨美術一林,參與和分享
還是我們正在幫助社會
努力補充台灣美術史的一段空白
戰後的美術鎖鏈斷裂
當代畫家的避世和妥協
嚴重失真的現實經驗和田野
這批成年人畫家擔負起中間[橋樑型]人物
這些嘔心瀝血的台灣往事經驗
不是千篇一律的相似史觀和文獻
而是真正的台灣之根
她們成長的時期目擊社會的生死交溶
她們用自動性技巧吐盡心靈感知
在一個畫家缺席的年代
這珍貴的台灣經驗
到底是被施捨或幫助社會
是這個不斷在變遷中的台灣最有趣的議題